鹗
英文名:Osprey
学名:Pandion haliaetus
【简介】
鹗(英文名:Osprey,学名:Pandion haliaetus),又称鱼鹰、亚巴拉格-额力女、鱼雕等,在鹰形目中与其它种类不同,是一种擅长捕食鱼类的大型猛禽。全球除南极洲外,鹗分布广泛,常以捕食鱼类为主,同时也会捕食其它小型陆生动物。
【外形特征】
鹗是一种大型猛禽,体长在54-58厘米之间,翼展可达127-180厘米。雄鸟和雌鸟在外观上相近,它们的上体颜色为深褐色,下体大部分为纯白色。鹗头部为白色,拥有一条从额头延伸到脸颊的宽阔棕色眼条。在雌鸟中,相对雄鸟来说,平均体重会更重一些。鹗的虹膜是金黄色或棕色,喙部黑色,基部略带蓝灰色,腿和脚的色泽可能带有蓝灰色或绿色,爪则为黑色。幼鸟的外观会有一些差异,幼鹗上体特征表现为细小的白色点斑,而胸部带有淡褐色或赤色阴影,胸带的特征更为明显。
【生活习性】
鹗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等地,尤其偏好沿着山地森林的河谷地段及水域附近具备树木的地区。鹗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季节偶尔会形成3-5只的小群体。鹗以鱼类为主要食物来源,也会捕食青蛙、蜥蜴、小型鸟类等。独特的捕食方式是其亮点:鹗在空中捕食时,会将鱼的身体配合自己的飞行方向,使鱼体位于与飞行方向一致的位置,以此减少空气阻力来带动鱼体。
【鸣叫特征】
鹗的叫声特点是高声尖叫,归类为一系列尖锐的哨声,类似“cheep, cheep”或“yewk, yewk”。当鹗巢穴遭遇干扰时,通常会发出一种急促的“cheereek!”声。
【繁殖习性】
在中国南方,鹗的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2月至5月,而在东北则为5月至8月。鹗会选择水边的树冠、悬崖峭壁或裸露的岩石等地筑巢,且这些巢穴可以不断修复、使用多年。每次产卵数量为2-3枚,有时可达4枚,卵呈椭圆形,颜色为灰白色并带有红褐色斑点。一般情况下,孵出卵需要的时间为32-40天,幼鸟孵化后需亲鸟共同喂养大约42天后可以离巢。
【外型辨识】
与其它猛禽相比,鹗最突出的是其捕食鱼类的方式。除此之外,它的叫声及行为也提供了重要的辨识依据。鹗的爪趾结构也非常独特,使它能够两前两后抓握猎物。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绿色名录,鹗的保护级别为无危。尽管在历史上DDT等农药的影响曾导致鹗的数量显著下降,但自70年代禁用后,数量已显著恢复。
【地理分布】
鹗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大洲,除了南极洲之外,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地区有此独立种群。北美洲的分布自阿拉斯加和纽芬兰南下至墨西哥湾和佛罗里达,冬季会迁徙至南美的阿根廷。欧洲北部地区包括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芬兰和英国也可见到。澳大利亚主要生活方式在沿海地区,而东部维多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区域也可以发现其非繁殖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