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领厚嘴霸鹟
英文名:Grey-collared Becard
学名:Pachyramphus major
【简介】
灰领厚嘴霸鹟属于雀形目蒂泰霸鹟科厚嘴霸鹟属,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南部至尼加拉瓜。其显著特征是独特的灰色领环和黑白相间的羽毛。
【外形特征】
- **雄鸟**:光泽的黑色头冠,白色臀部和上尾覆羽,黑色或灰黑相间的背部,翅膀黑色带有白色肩带和翼覆羽边缘,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有白色边缘,初级飞羽p9较短且逐渐变细,黑尾巴外侧羽毛有宽阔的白色尖端。
- **雌鸟**:个体较小,头部棕色至黑褐色,眼纹黑色,后颈部淡肉桂色至浅黄肉桂色,上体肉桂棕色,翅膀黑褐色带肉桂色至肉桂棕色边缘,尾羽中央有黑褐色标记,下体肉桂色至肉桂黄色。幼鸟似雌鸟,会迅速长出亚成鸟羽毛,雄鸟背部可能有黑褐色斑点,翼羽有柠檬色边缘,尾中部有黑褐色,黑色远端标记,外侧尾羽有白色尖端。
【生活习性】
灰领厚嘴霸鹟栖息于潮湿或半干旱的森林,常见于松树和橡树林,也可能在林缘和农业区域发现。它们在洪都拉斯较为开阔的阔叶林和奥哈卡州的热带半落叶林中更为常见。一般海拔在2500米以下。此鸟类会加入混种觅食群,在非繁殖季更为频繁。
【鸣叫特征】
灰领厚嘴霸鹟会发出连贯而重复的“hoo wee-deet”或“hu whi-ditt”哨声,每次可重复4至6次,每秒10次。另外还会出现“peeu peeu”和“beeh beeh beeh” 其他叫声,每种呼叫重复6至7次。
【繁殖习性】
具体的繁殖过程尚在了解中,迄今为止仅收录了一份巢穴的描述。奥哈卡州的观察显示,雌鸟在五月末开始准备产卵,九月尾叶已照顾三只幼鸟。米却肯州的观察记录显示,八月有带雏鸟的巢,通常位于橡树分叉处,距离地面约为10米。该巢高35厘米,深22厘米,宽约23厘米,呈圆顶状,由苔藓、树枝和松针构成,顶部用蝴蝶茧丝制成。
【外型辨识】
- 该鸟类雄性与白翅厚嘴霸鹟的雄鸟相似,但整体更白皙,具有灰色后颈和淡色的眼上纹。雌鸟的腿部长带肉桂红色冠部,宽大的黑色眼纹,后颈喉部下体为更浅淡的黄色。
【保护状况】
灰领厚嘴霸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在墨西哥的西部(索诺拉州南部,格雷罗州和奥哈卡州山地),中美洲沿海(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伯利兹,尼加拉瓜),以及北美的过渡地带(包括墨西哥的塔巴斯科州)。少数在塔巴斯科州的记录。灰领厚嘴霸鹟在繁殖季节通常栖息在海拔790米至1600米高度,而在冬季则会迁徙至更低的地方(约100米),符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9鸟红色名录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