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鹱科 > 锯鹱属 > 阔嘴锯鹱
阔嘴锯鹱

阔嘴锯鹱

英文名:Broad-billed Prion

学名:Pachyptila vittata

【分类概述】
阔嘴锯鹱(Pachyptila vittata)属于鹱形目鹱科锯鹱属的一种海洋鸟类。根据文献记载,1777年,德国博物学家格奥尔格·福斯特在其著作《环游世界》中首次描述了这种鸟类,随后在1811年,德国动物学家约翰·卡尔·威廉·伊利格引入了属名Pachyptila。该属与其庞大的喙部相关联,其名称结合了古希腊语"pakhus"(意为“密集”或“厚实”)和"ptilon"(意为“羽毛”)。种名"vittata"意味着“带状的”,而“prion”指的是鸟喙特有的锯齿状边缘。

【外形特征】
阔嘴锯鹱是一种大型锯鹱,体长25-30厘米,翼展可达57-66厘米,体重约160-235克。它们呈现出典型的锯鹱特征,上体为蓝灰色,下体为白色,背部和翅膀上具有一条显著的黑“M”型纹。此外,它们还拥有灰色冠羽、深色眼圈,尾巴尖端为黑色。其喙部宽度尤为显著,铁灰色,但与其他一般锯鹱相比呈现出更为浓重的黑色外观。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以群居为主,栖息于南半球的海域,多是在海面约几米高的地方,掠食甲壳类、鱿鱼和小鱼。主要通过滑水接触表面方式捕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由7月至8月开始,繁殖前后会返回繁殖地,筑单一孔穴产卵。窝卵为白,大小大概在50.0毫米×36.8毫米。为抚育下一代,雄性与雌性共同孵卵,期间大约为50天,之后幼鸟将经过50天的喂养期才可离开巢穴独立生活。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极广,遍布南半球包括南大西洋、南太平洋以及非洲南部、印度洋热带和南澳洲水域。在进行繁殖时,它们栖息于东南大西洋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的高夫岛,南太平洋的新西兰南岛附近的岛屿和查塔姆群岛。

【保护状况】
巢穴的掠夺行为对于某些濒危旋鸟群体的生存产生影响,犯罪者阔嘴锯鹱可能在高原或岩壁上攻击、并占据后者的繁殖巢穴从而引起后代基因损失。其种群数量超过15,000,000只,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无危(LC)级别。

【鸣叫特征】
原文中没有关于鸣叫特征的具体描述,因此不输出该部分信息。

【繁殖与保护】
繁殖期间,较为明显的行为特征是独特的求偶方式,时间在黄昏时分,地穴深处。虽然窝穴有多种入侵抓捕者,贼鸥最为活跃,但也有入侵动物如猫和老鼠等。这些捕食者严重威胁了繁殖的成活率。

【外型辨识】
阔嘴锯鹱不仅以其独特而修长的喙部闻名,还因其广泛的分布范围,独特的繁殖行为和脆弱的生存环境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