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鹱科 > 锯鹱属 > 仙锯鹱
仙锯鹱

仙锯鹱

英文名:Fairy Prion

学名:Pachyptila turtur

【简介】
仙锯鹱,学名Pachyptila turtur,是鹱形目鹱科锯鹱属的一员。它以蓝色的上体和独特的淡"M"标记著称,下体白色。

【外形特征】
成年仙锯鹱体长25至28厘米,体重88至175克,翼展56至60厘米。上体呈淡蓝灰色,头部为圆形,颜色通常显得苍白。头顶和额前为灰蓝色,眼前方颜色较深。背部有黑色次端带,边缘有较窄的灰白色边框;上翼类似于背部羽毛,但展开时可见明显的黑色横跨"M"标记;上尾以及尾尖呈浅蓝或淡灰色,两侧颜色更深,尾端呈现黑带。眼上方有一条白色的眉纹,脸颊有白色斑块,与灰黑色面罩形成对比;下体为白色。

【生活习性】
仙锯鹱的栖息地主要为大洋中的近岸水域,尤其在风暴天气下有时会靠近海岸。繁殖季时,它们偏爱位于沿海岛屿上陡峭斜坡的悬崖或岩石凹陷处,有时也会选择海洋植被丰富的地方筑巢,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以及新西兰等地。

【鸣叫特征】
原文中没有涉及仙锯鹱的具体鸣叫声描述,因此不输出该部分内容。

【繁殖习性】
仙锯鹱一般在每年的9月开始返回繁殖地,筑巢期从10月中旬持续到12月底。单批产出一枚卵,孵化期约为47天。孵化期间由父母轮流值班,每次孵化费时1至7天。新生幼体的绒毛为灰白色,需连续几天由亲鸟守护并保暖,随后则通过亲鸟的不完全反流来摄取食物,最终在43至56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仙锯鹱展示出高度的社会性,在海上常常形成大群,与蓝鹱和鸽锯鹱混群。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包括甲壳类动物(尤其是磷虾),也能觅食小型鱼和翼足类动物。

【物种区别】
原文中没有对不同种类的仙锯鹱进行详细对比或描述,因此不输出该部分内容。

【保护状况】
2004年的估算显示仙锯鹱的全球数量约为500万只,但近年来在某些繁殖地如凯尔盖朗群岛,它们面临着猫科动物捕食等新出现的危险。仙锯鹱的保护级别为IUCN无危(LC),意味着它们并未受到持续损失的威胁。

【地理分布】
仙锯鹱广泛分布在南半球广阔的海域,繁殖区覆盖从南乔治亚岛、美国马尔维纳斯群岛、圣保罗岛、凯尔盖朗群岛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群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