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鹱形目 > 鹱科 > 锯鹱属 > 细嘴锯鹱
细嘴锯鹱

细嘴锯鹱

英文名:Slender-billed Prion

学名:Pachyptila belcheri

【简介】
细嘴锯鹱(学名:*Pachyptila belcheri*)是鹱形目下的锯鹱属鸟类,广泛分布于南印度洋岛屿、福克兰群岛及南极周边。这种鸟的背部呈现出独特的“M”形暗色斑纹,脸部非常苍白,有显著的白色眉纹和极窄的黑色上尾羽尖;喙是最细薄的,这在锯鹱中独树一帜。繁殖期间它通常近岸觅食,而在非繁殖季节则广泛分布在南大洋。

【外形特征】
细嘴锯鹱体长25-28厘米,体重112-192克,翼展56厘米。成鸟的上体为珍珠灰到淡蓝灰色,额冠稍深,肩覆羽和三级飞羽末端显黑色亚端斑,边缘较淡,形成对比。上翼与背羽颜色一致,展开时可见明显的“M”形黑色斑纹,尾羽为蓝灰色,中央尾羽有黑色带。脸部有鲜明的白色眉纹以及白色脸颊,与灰黑色眼圈形成对比。虹膜黑,喙上部黑色,尖端和其他部分灰色至天蓝色,腿和蹼颜色较浅。

【生活习性】
细嘴锯鹱栖息于海洋环境,繁殖于沿海地带,土壤通常较软有低矮植被或岩石底。非繁殖期间分布在南大洋。它们在海上长期群居,进食则多为甲壳类动物尤其是磷虾,占其饮食的95%以上,也吃头足类和小鱼。主要在有涌升流区进行觅食。

【鸣叫特征】
文中未提及细嘴锯鹱的鸣叫特征。

【繁殖习性】
繁殖季始于10月/11月,至翌年2月中旬至3月初完成成龙立。在福克兰群岛的克罗泽群岛和凯尔盖朗群岛上详细的研究显示,成鸟回返繁殖地始于8月中旬,殖民地完全占领至9月中旬,产卵前约三周进行交配,孵化期在12月下旬至1月初。

【外型辨识】
细嘴锯鹱在海上与其他锯鹱种类难以区分,但有明显的用以识别标记:上翼的“M”形灰色中带黑色M形较少,尾尖相对较窄而贫些,头部对比也很高,喙较窄。鸽锯鹱相似但明显更宽的喙和更显着的尾上M形区。

【物种区别】
文中未提及细嘴锯鹱与其他鸟类的具体区别特征。

【保护状况】
细嘴锯鹱属于IUCN无危物种,总量将近7,000,000只,推测此数量保持稳定而无显著减退。

【地理分布】
繁殖于南冰洋的Isla Noir、福克兰群岛、克罗泽群岛以及Kerguelen岛。除了繁殖地,在南大洋及各大洲均有不同时期的观测记录,包括乌拉圭南部海岸、秘鲁南部地区、巴西至澳大利亚南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