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啸鹟
英文名:Grey Whistler
学名:Pachycephala simplex
【简介】
灰啸鹟(学名:Pachycephala simplex)隶属于雀形目、啸鹟科、啸鹟属,是一种常见于澳大利亚北部、新几内亚及周边岛屿地区的鸟类,也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摩鹿加群岛南部,包括塔斯马尼亚及其邻近岛屿。
【外形特征】
灰啸鹟体长约14至15厘米,体重约为16至20克。成年雄鸟具有白色眉纹,面部、耳羽及颈侧面为灰褐色和橄榄棕色。翅和尾部为暗橄榄棕色,腹部为浅色,喉咙和下颚有轻微淡褐色条纹,胸部为棕色并带有深色条纹。虹膜为红棕色,喙和腿则呈黑色。雌鸟与雄鸟相似,而幼鸟体表偏赤褐色,下部更浅,翅膀和尾端有一圈赤褐色。
【鸣叫特征】
灰啸鹟的鸣叫通常由一系列缓和模糊的哨音构成,可能以鞭裂声结尾;其叫声还包括短哨音。
【生活习性】
灰啸鹟主要栖息于高大的雨林、季风雨林、较干燥的藤本森林边缘、再生植被地区及红树林。主要以昆虫、蜘蛛为食,偶尔会食用种子。它们在觅食时会密切与树叶、树枝或空中互动。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期间,灰啸鹟于12月至翌年3月孵化小雏,可能延长至9月份。它们会在树枝分叉处、缠绕植物中或树桩的直立枝条中筑巢,由草、叶、根须、枝条、植物纤维及蜘蛛网构成,内衬以细丝、羽毛及草籽。巢一般位于6至15米高的位置。每窝通常产卵2枚,卵色多为淡黄色,带有深棕色或淡紫色的斑点。
【外型辨识】
灰色啸鹟与金啸鹟雌鸟相比较,体型较小且更加修长。区分灰色啸鹟不同亚种主要依靠体表颜色和腹部色调的变化。
【保护状况】
灰啸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定为无危物种(LC无危等级)。
【地理分布】
灰啸鹟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低地至丘陵区域,海拔可达900米左右;在新几内亚同样广泛分布,可达1550米的丘陵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