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鸮形目 > 鸱鸮科 > 角鸮属 > 沙色角鸮
沙色角鸮

沙色角鸮

英文名:Sandy Scops Owl

学名:Otus icterorhynchus

【简介】
沙色角鸮(学名:*Otus icterorhynchus*),也称为Sandy Scops Owl,是鸮形目鸱鸮科角鸮属的一种小型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的热带雨林低地区域,从西部的棕色到东部的肉桂色。

【外形特征】
沙色角鸮的上体呈现出肉桂棕色,有浅淡的褐色条纹和白点,肩部显著带有白色条纹,耳羽簇较小,脸盘的颜色为肉桂色,中间有明显的浅色眉线。初级飞羽带有白色条纹,次级飞羽则带有深棕色条纹,尾巴呈现出肉桂色并带有不完整的红棕色条纹。胸部为肉桂红色且带有少量暗色羽轴条纹,腹部颜色淡化,带有较多的斑点。

【生活习性】
此物种主要栖息在低地常绿森林及周边地区,包括密集的高树冠森林、砍伐区以及森林片断化区域,高度通常在海平面至1000米之间。沙色角鸮以昆虫等小动物为主食,主要在早晨及黄昏期间捕食。

【鸣叫特征】
沙色角鸮以一种持续一秒钟的哨音“wheeoo”而闻名,随后音调和强度缓慢下降,随后间隔几秒会再次响起。

【繁殖习性】
沙色角鸮繁殖季的时间尚不明确,但据记录,这一时间可能在2月至3月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过该物种的雏鸟,另有在喀麦隆发现的幼鸟。雄性沙色角鸮在6月至7月间的小睾丸及雌性沙色角鸮在9月卵巢增大,显示了其集群捕食、筑巢的生活习性。

【保护状况】
沙色角鸮被列为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无危物种(LC类),同时在CITES II(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为二级保护物种。其分布零散,数量稀少,仅有少量标本被发现,包括来自加纳和喀麦隆的标本,以及利比里亚的标本。

【地理分布】
栖息范围覆盖西非洲和中部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例如几内亚、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喀麦隆、加蓬、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和中部非洲共和国。该物种在区域内的数量稀少,由于其物种分布零散,尚存在着保护和研究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