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角鸮
英文名:Javan Scops Owl
学名:Otus angelinae
【简介】
爪哇角鸮(学名:Otus angelinae),又称Javan Scops Owl,是一种体型小巧的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爪哇岛西部的高山森林。
【外形特征】
爪哇角鸮具有典型的角鸮外形。体长约16至18厘米,体重75至91克。面部呈浅锈棕色,配有一条显著的白色眉纹延伸至耳羽簇,背部则为棕褐色或赤褐色,常带有锈色颈环和白色肩羽条纹。飞羽上有条纹,腹部则呈白色至淡黄褐色,上面有着清晰的黑色条纹,底色为淡红褐色。眼睛为金黄色或橙黄色,喙为暗稻草黄至淡灰黄色,足部为肉色或粉红色。
【鸣叫特征】
爪哇角鸮相对较为安静,但偶尔会发出“eEEE-eeee”声,有时带有颤音。也发出尖锐短促的叫声和粗哑的“wurk”声。
【生活习性】
爪哇角鸮偏爱原始森林,主要栖息在海拔1500至2000米的地带,有时也可以低至1000米,高至2500米的区域生活。这种鸟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蚱蜢、蟋蟀,尤其是螳螂,有时亦会捕食小型蜥蜴和蛇。夜间活动,利用敏锐的视觉和听觉从树干、树叶或地面捕食猎物。
【繁殖习性】
目前有三组家庭的记录,每组有两个幼鸟在雏鸟期离开巢穴的时间被分别记录在2月和7月初。推测产卵可能发生在12月至5月,每次下两枚蛋。
【外型辨识】
爪哇角鸮可从黄嘴角鸮中区别开来,因其拥有更加显著的白色眉纹和耳羽簇,眼睛也是金色而非黄绿色。幼鸟的颜色较暗,有较多的条纹和斑点,翅膀外侧带有黄色标记,尾巴下部也有黄色条纹。
【物种区别】
爪哇角鸮可从黄嘴角鸮中区别开来,因其拥有更加显著的白色眉纹和耳羽簇,眼睛也是金色而非黄绿色。幼鸟的颜色较暗,有较多的条纹和斑点,翅膀外侧带有黄色标记,尾巴下部也有黄色条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爪哇角鸮被列为易危级别(VU)。
【地理分布】
爪哇角鸮分布于爪哇岛西部的高山森林。具体地点包括萨拉克山、庞格朗戈山国家公园以及杰德山和坦格库班布拉胡山。历史记录还表明,它们曾出现在帕潘达扬和奇雷迈地区。全球种群估计在1500至1700只之间,因森林碎片化的影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