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鸮形目 > 鸱鸮科 > 角鸮属 > 弗洛角鸮
弗洛角鸮

弗洛角鸮

英文名:Flores Scops Owl

学名:Otus alfredi

【概述】
弗洛角鸮(Flores Scops Owl,学名:Otus alfredi)是鸮形目鸱鸮科角鸮属的一种鸟类,为印尼弗洛勒斯岛特有的小型鸟类。全长约19-21厘米,拥有黄色的眼睛和淡色喙。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随着栖息地日益消失,现全球成熟个体数量仅存250-2,499只,被列为IUCN濒危物种。

【外形特征】
弗洛角鸮头面为深棕色的固实面部盘,带有白色眉毛和红褐色的耳羽簇。前额点缀细小白斑,而头顶呈红褐色且无条纹。其上身呈均匀的深红褐色,飞羽上具红白条纹。尾部基本无条纹,下身白色,在胸部偶尔会出现锈褐色。有细微的暗色虫蚀状纹和红褐色条纹,喙、虹膜和脚爪都是黄色,且其脚趾较同类Otus属物种相对较小,仅远端四分之一的胫骨未被浓密羽毛覆盖。

【生活习性】
弗洛角鸮栖息于海拔59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中,对经人类轻微扰动的森林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观察发现,该物种通常在距离地面3-15米的高度活动。其领地性叫声由一系列独特响亮且快速的短音构成,持续8-10秒/次、1.5-2.5秒的间隔时间,在15分钟内连续发出,常出现雌雄对鸣的现象。

【鸣叫特征】
弗洛角鸮的领地性叫声由一系列独特响亮且快速的短音构成,持续8-10秒/次、1.5-2.5秒的间隔时间,在15分钟内连续发出,常出现雌雄对鸣的现象。

【繁殖习性】
关于弗洛角鸮的繁殖细节尚少,但根据猜测或经验,它们或在树洞中筑巢繁殖。

【外型辨识】
弗洛角鸮于1887年被首次描述,区别于摩鹿加角鸮主要在于少红褐色上身和更多的下方条纹与斑点。同时,与华莱士角鸮相比,弗洛角鸮更呈暗色,上部灰褐色,下部有棕色条纹和轴纹。

【物种区别】
本物种同分布于华莱士区的多个岛屿,包括印度尼西亚及周边地区。例如与华莱士角鸮相比,其颜色更暗且上缘更加灰褐。

【保护状况】
生物多样性高风险且稀有的物种,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EN;2010年)。

【地理分布】
弗洛角鸮严格限定于在印度尼西亚的小巽他群岛中部的弗洛勒斯岛山区(地理坐标:8°00′S 120°0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