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斑小冠雉
英文名:Scaled Chachalaca
学名:Ortalis squamata
【简介】
点斑小冠雉属于鸡形目凤冠雉科小冠雉属。分布于巴西东南部,特别是圣保罗南部至里奥格兰德杜苏尔州,可能曾在东南部的巴拉圭出现,但最近80年未有确切记录。
【外形特征】
体长约50厘米,体重介于498克到620克之间。其羽毛主要呈棕色调,上身颜色较深,下喉及胸部为暗棕色,羽毛边缘白色,形成鳞片状花纹。腹部为淡黄色,臀部则为栗色。嘴基部分有小块粉红色的裸皮。雌雄相似,幼鸟特征未详述。
【鸣叫特征】
鸣叫声嘈杂且具变化。主要鸣叫声类似于“re-a-tok”,由多只个体反复高声合唱。此外还有混合音节的合唱,如cacataPOOP、cacataPOP、cacataWHUMP、cacataWEEcata等音节,以及不规则的咯咯声或喉咙中的咕噜声。
【生活习性】
它们栖息于热带低地常绿森林边缘、restinga森林和Laguncularia racemosa主导的红树林中,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800米。通常以小型的家庭群体形式出现,主要以水果和树叶为食,兼食其他植物性物质。偶尔会造访香蕉喂食站,或在城市的花园中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是在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之间。成鸟卵生,筑造浅蓝状的巢穴,使用树叶和树枝,通常建在一至三米高的树枝上。每窝产出三枚污白色的蛋,大小约为60.8 x 39.8毫米,孵化期需21天。
【外型辨识】
点斑小冠雉在外观上与巴西小冠雉有显著区别,前者体色更暗,没有明显的赤褐色冠部,前颈部呈现鳞片状而非斑点状,腹部偏黄而非白色,并且面部的裸露皮肤面积较小。
【物种区别】
与鳞斑小冠雉的区别在于尾下覆羽的色彩和色调以及头部颜色的差异。
【保护状况】
在IUCN的评估中,被列为无危物种(LC),虽然没有全球数量的具体数据估算,但在某些地区的部分范围内较为常见,但同时也面临栖息地丧失和狩猎活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