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凤冠雉科 > 小冠雉属 > 白腹小冠雉
白腹小冠雉

白腹小冠雉

英文名:White-bellied Chachalaca

学名:Ortalis leucogastra

【简介】
白腹小冠雉(学名:Ortalis leucogastra),又称白腹小冠雉,属于鸡形目、凤冠雉科、小冠雉属的一种鸟类。该种鸟类体长43至50厘米,体重439至560克,是一种大型长尾热带森林鸟类,常见于小型群体中。

【外形特征】
白腹小冠雉的背部和尾部棕色,腹部为干净的白色,胸部呈棕色,与腹部形成对比。面部皮肤呈深灰色,羽色光泽,对比鲜明。幼时羽毛较疏松,较为蓬松,外观与成鸟相似。

【鸣叫特征】
该物种发出典型的四音节的粗哑鸣叫,类似“k-ku’uh-uh”或“ch-k-uh-urr”。这种鸣叫声在繁殖季节尤其响亮。

【生活习性】
白腹小冠雉栖息于沼泽森林、密布椰子棕榈的灌木丛、干燥森林、牧场边缘以及红树林,尤其是在中美洲地区。这些鸟类主要在树上活动,觅食高度在6至10米之间。它们主要以果食为主,包括椰子棕榈的果子,以及偶尔食用树叶、花蕾、花朵和一些无脊椎动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每年三月至七月,繁殖时雌鸟会单独躲在树上筑巢,其高度在5至20米之间,巢简单,为叶室。每窝产2至3枚乳白色的蛋。在产卵后的孵化期间,主要由雌鸟单独负责孵化,孵化时间为22至26天。

【外型辨识】
与体型较大的墨西哥小冠雉相比,白腹小冠雉的鸣叫声相对柔和,并且更容易辨识,腹部更干净,白尾更加明显。在地理分布重叠区域内,白腹小冠雉更喜欢靠近沿海地区,而墨西哥小冠雉则栖息于山区脚。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白腹小冠雉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是栖息地的转变和减少,这主要是由于土地转变为牧场、甘蔗田和棉花种植地的结果。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白腹小冠雉能够从森林开放的环境中受益,例如在危地马拉,因为咖啡种植园的更开阔的树冠更有利于它们。

【地理分布】
白腹小冠雉分布在中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南部至尼加拉瓜,其中大部分落在太平洋沿海平原,并在危地马拉海拔可达约1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