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黄鹂
英文名:Dark-throated Oriole
学名:Oriolus xanthonotus
【简介】
黑喉黄鹂(英文名:Dark-throated Oriole,学名:Oriolus xanthonotus)属于雀形目黄鹂科黄鹂属的一种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以及西南部婆罗洲的低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雄性黑喉黄鹂头部至颈部、上背及胸部为黑色,其余上体为金黄色;翅膀为黑色,主翼羽边缘带有轻微的白色,次级飞羽边缘呈淡黄色;尾羽黑色,除中央两根外其余尾羽边缘带有黄色斑点;腹部为乳白色,具有深色纵横纹路;虹膜为血红色,喙为橙色或红褐色;腿为浅蓝灰色。雌性头部颜色为橄榄色,上体为橄榄黄色,臀部颜色更黄;下体为白色,喉部及胸部颜色较暗,腹部具有深棕色纵横纹路,侧腹较黑,尾下覆羽呈现黄色。幼鸟的外观类似雌鸟,不过喉部较白,仅有轻微的纵纹,次级飞羽和翼覆羽有红褐色边缘。
【生活习性】
它们栖息于常绿原始森林和高大次生林中,如龙脑香林混合林、林缘、次生林以及高大种植园,比如泥炭沼泽森林和开阔地带的高树处,主要活跃于冠层至中层。黑喉黄鹂偶尔单独活动或结伴,有时会与其他鸟类混群。它们的食物来源广泛,主要包括果实、浆果、苍蝇幼虫、鳞翅目成虫和幼虫等。
【鸣叫特征】
黑喉黄鹂的鸣叫声富有旋律,通常表现为短笛音“tu-u-liu”,最后一音节上扬;另有四音节的“peu-peu-peu-poh”,前三音柔和悦耳且流畅,最后一音节则呈降调鼻音。此外它们还会发出“eeeeee-yopp”或“kou-wit”的声音,前者首音节上升,第二音节下降,每2-4秒重复一次,有时持续数分钟。
【繁殖习性】
繁殖期显示在泰国南部于5月份筑巢行为,在马来西亚半岛于2月和6月也有筑巢记录,在8月有观测到幼鸟求食行为;在苏门答腊6月巢中有雏鸟的记录。它们的巢呈现深杯状结构,主要由草、竹叶、其他树叶编织而成,吊挂在林缘的树上,高度通常在6米以上。北婆罗洲的巢更复杂,由细枝、纸皮树皮条、其他植物纤维编织而成,巢内铺软材料,外部装饰苔藓和蜘蛛茧。
【外型辨识】
黑喉黄鹂与巴拉望黑喉黄鹂非常相似,但后者分布在北婆罗洲,可以通过地理分布和细微的外观区别来识别。此外,黑喉黄鹂之前被认为是巴拉望黑喉黄鹂的同种鸟类,但目前认为可能与菲律宾黄鹂和淡色鹂属于一个超种。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分类标准,黑喉黄鹂被列为无危物种。不过,在新加坡等地它自1941年起已灭绝,而在泰国、马来西亚半岛,其数量显著减少,被列为易危。尽管能在次生林和森林边缘生存,黑喉黄鹂的数量依然低于核心低地森林中的数量。
【地理分布】
黑喉黄鹂繁殖区域主要覆盖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以及西南部婆罗洲,同时也分布在菲律宾、泰国Hala-Bala野生动物保护区、马来西亚Taman Negara国家公园和Pondok Tanjung森林保护区、苏门答腊Way Kambas国家公园、婆罗洲Gunung Gading国家公园和Danum Valley保护区等地。此外,它们还扩展至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国香港和海南岛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