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黄鹂科 > 黄鹂属 > 黑翅黄鹂
黑翅黄鹂

黑翅黄鹂

英文名:Black-winged Oriole

学名:Oriolus nigripennis

【简介】
黑翅黄鹂(英文名:Black-winged Oriole,学名:Oriolus nigripennis)是属于雀形目黄鹂科的大型鸟类。其主要特征包括:金黄色的身体,黑色的头部与喉咙部位,红褐色的喙以及眼睛周围深红色的虹膜。其翅膀为黑色,且有均匀的黑色的主级飞羽,并带有狭窄的白色边缘,次级飞羽则有宽阔的橄榄黄色边缘。尾部的中央羽为黑色,其余尾羽为黄色,边缘上带有黄色或最外侧几乎全为黄色。其下体呈鲜黄色。腿则为灰色或蓝灰色。

【外形特征】
成鸟的头部和颈部呈现光泽黑色,后颈部到上背部分是鲜亮的金黄色,逐渐过渡为黄绿至背部至尾部。臀部和尾上的覆羽为橄榄黄,翅膀呈黑色,带白色边缘。其尾羽有黑与黄的鲜明对比。而下体为鲜明亮黄色,腿脚为灰色或蓝灰色。雄性和雌性黑翅黄鹂在外形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幼鸟头部会略带黄色,随羽毛的替代逐渐呈现黑色,并且上体为橄榄绿,下胸有黄色带黑色条纹,胸腹部有时会有深色斑点。

【鸣叫特征】
这种鸟的叫声多变,节奏感强,音调快速变化且音量同步改变。它常用的叫声包括“teeyup”、“co-wah”、“woo-ti-wah”、“ko-lip”(区别于西非黑头黄鹂)、“tyi-who”等,还有一些类似狗吠声的“wah-wah”或“hoo-whee”等。黑翅黄鹂通常会在巢区附近或树木间演唱,形成二重唱或更多的鸟儿间表演。

【生活习性】
这些鸟类栖息于各类森林地区,包括成熟次生林、森林边缘、画廊森林、咖啡林、红树林等。它们偏好于高6米以上的树木和地势较高的区域活动。通常单独行动或在二到四只的小群体中活动,有时也会与其他种类的鸟儿组成混种群一起觅食。
黑翅黄鹂主要以水果和小型昆虫为食,尤其偏爱无花果和甲虫、有翅膀的蚂蚁、蝴蝶及某些毛虫等。觅食常在树冠深处或树的阴影下面。

【繁殖习性】
每年的一月至六月是其繁殖季节,期间它们会筑巢于无花果树枝杈间,以草、纤维掺杂苔藓和地衣制作成开放式的杯状巢,巢倾于水平分叉处,距地面约22米。雌雄亲鸟都会参与求偶仪式,雄鸟会选择鸣唱,辅以展示展翅亮尾的行为姿态。

【外型辨识】
黑翅黄鹂与共存的西非黑头黄鹂在外观上有共性,不过前者黑色的主级飞羽更加均匀,尾巴更深暗,并显示出不同的鸣叫特征,可以有效加以区分。

【保护状况】
IUCN绿色名单,被评估为无危等级。该种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且数量可观,推测每公顷约有0.04-0.1只黑翅黄鹂存在,其中一部分在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如非洲的蒙特尼姆巴、Korup国家公园、Dzanga等生态环境下生存。

【地理分布】
黑翅黄鹂在非洲大家属地理范围内分布,覆盖从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到苏丹南部的区域,持续延伸至乌干达西部、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部以及安哥拉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