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黄鹂科 > 黄鹂属 > 灰领鹂
灰领鹂

灰领鹂

英文名:Grey-collared Oriole

学名:Oriolus forsteni

【简介】
灰领鹂(英文名:Grey-collared Oriole,学名:Oriolus forsteni)属于雀形目黄鹂科黄鹂属。它们仅生活在印尼摩鹿加群岛中的塞拉姆岛。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颈部具有一圈灰色项圈,整体羽毛呈橄榄褐色。

【外形特征】
灰领鹂的体长约31厘米,体重则介于105至113克之间。它们的上半身呈现橄榄褐色,头部的颜色比背部更浅,头顶带有较深的条纹,从较为深橄榄色的背部至浅灰色的颈圈有明显分隔。脸颊呈深灰棕色,周围的眼周裸皮部分是灰色。翅膀的颜色也比较深,接近橄榄色,呈近绿黄色的初级飞羽边缘。尾巴是更深的橄榄褐色,底部颜色则更浅,内侧有浅色的羽尖。下颚及喉部呈现淡灰绿色,并带有深色条纹;胸部则为温暖的金橄榄色斑驳,渐渐过渡到腹部和臀部区域更为淡土黄色的底色。灰领鹂的眼睛虹膜通常是浅棕色到红棕色,喙黑色,腿则为深褐色。

【鸣叫特征】
该种鸟类的叫声如同一种轻柔的笛声,先是连续发出低沉的音符,随后是一个爆裂的声音,最终形成一种类似于"p'p'p'p'POW!"的呼叫。

【生活习性】
灰领鹂主要栖息在低地至海拔1100米的山区原始森林中,通常偏好在低海拔地区低层林和树冠层活动。在觅食时,它们往往会单独或成对出现,有时还可能混入其他混合物种的鸟类群体。它们的饮食主要包括昆虫及其他一些肉质红色果实和种子。

【繁殖习性】
根据原文内容,未详细描述灰领鹂的繁殖习性。

【外型辨识】
与灰颈吮蜜鸟非常相似,灰领鹂在野外也会遇到视线条件不佳时难以辨识的情况。区别就在于,灰领鹂的体型较小,眼睛周围没有裸露的皮肤,头部形状更为圆润,前额的陡峭程度也稍高一些,以及更粗短的喙部。

【物种区别】
根据原文内容,未详细描述灰领鹂与其他物种的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资料,灰领鹂的生存状况被评估为LC(未危)。在其所分布的范围内,其散落的居住地面积超过了2万至5万平方公里。塞拉姆岛森林覆盖率尚属理想状态,且约有10%的土地被包括所有森林生态系统的马努塞拉国家公园保护着,因此暂无灭绝风险。

【地理分布】
灰领鹂分布于印尼摩鹿加群岛中的塞拉姆岛,位于华莱士区以东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它们主要生活在华莱士区,确切地说是华莱士线以东,即从棉兰老岛东侧的海域到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的海域的这条界限以东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