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鹂
英文名:Green Oriole
学名:Oriolus flavocinctus
【简介】
绿鹂(Oriolus flavocinctus),又称英文名Green Oriole,常见于澳大利亚北部、新几内亚南部和东部小巽他群岛的热带雨林中。
【外形特征】
绿鹂体长约25-30厘米,体重73-125克。成年雄鸟头部为淡色尘埃状条纹,背部橄榄绿,翅膀暗色,翼覆羽边缘呈奶油白至黄色,形成翼斑。尾巴为黑色带奶油白至黄色尖端。雌鸟的羽毛颜色较淡。幼鸟腹侧更黄,翼覆羽尖端更小,眼睛为灰褐色,喙为黑色。
【生活习性】
绿鹂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结成小群体,主要栖息于雨林、画廊森林、沿海灌木丛及藤蔓密集的环境,尤其是在永久溪流周围的潮湿封闭森林。它们主要以水果(如无花果和桑葚)和昆虫(如蚂蚁和鳞翅目幼虫)为食。
【鸣叫特征】
绿鹂生性活跃,鸣叫声为响亮的三音节,具备“cholonk cholonk”的特点,此外还发出伴有刺耳声音的高昂鸣叫。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为8月至次年1月,有时延续至2月或7月。雄鸟通过鸣唱标记领地。巢为一个深杯状结构,由树皮纤维、草、叶、枝条和藤蔓综合制成,尺寸大约为12.7-20.3厘米宽,7.6-12.7厘米高,通常悬挂在距离地面2-20米的树枝上,倾向于悬垂于水面上方。一次通常产2-3枚蛋,鸡蛋规格为31-35×21.8-24毫米,呈奶油至淡棕色,并带有灰色、紫灰及黑棕色斑点。孵化和雏鸟喂养工作主要由雌鸟完成,雄鸟也会偶尔参与。
【外型辨识】
绿鹂与菲律宾花蜜鸟和澳大利亚裸眼鹂在外形上有所不同,最明显之处在于其幼鸟和未成熟个体具有黄色腹侧和更明显的黑色条纹。不同亚种间也存在大小、颜色和条纹的细微变化。
【保护状况】
绿鹂的状态被IUCN列为无危(LC),尽管普遍分布在估计100,000-1,000,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并出现在多种保护区里,但它们迫切需要不受干扰的大面积雨林,无法在小规模孤立的雨林残留地生存。
【地理分布】
绿鹂主要范围覆盖澳大利亚北部的新几内亚南部和东部小巽他群岛。它们主要在雨林及画廊森林内进行繁殖,当繁殖期结束后,可能会迁移到红树林、果园、公园和花园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