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黄鹂
英文名:African Golden Oriole
学名:Oriolus auratus
【简介】
非洲黄鹂(学名:Oriolus auratus)是雀形目黄鹂科黄鹂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
【外形特征】
雄性非洲黄鹂呈现亮丽的金黄色羽毛,翅膀黑色,翼缘和次级飞羽带有黄色,翼覆羽和尾羽也带黄色。眼区和耳羽上方具有黑色条纹。雌鸟的羽毛则更为深绿色,下体呈淡黄色,略带橄榄色条纹,翅膀棕色,翼覆羽和次级飞羽尖端黄色,尾羽暗橄榄或棕色,仅中央一对尾羽黑色。幼鸟的特征与雌鸟相似,但羽毛上更偏向黄绿色。
【生活习性】
非洲黄鹂栖息于湿润的落叶林和布满树木的区域,如Miombo(Brachystegia)、Gusu(Baikiaea)和Mopane(Colophospermum)林地,以及沿大河的半常绿画廊森林。以果实、浆果、昆虫卵和幼虫、甲虫、蝇类、蚂蚁、白蚁、蝗虫和毛虫等为食,偶尔取食花蜜。其主要栖息于树冠层,有时也会在地面觅食。它们常常独自或成对活动,有时也加入混合物种群。
【鸣叫特征】
具有清晰的哨叫声,并有时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如黑冠红翅鵙的叫声。
【繁殖习性】
非洲黄鹂的繁殖季节在北部为7月至8月(塞内加尔)、4月至7月(冈比亚)、3月至11月(马里)、5月至8月(多哥)和3月至4月(尼日利亚),以及南部地区为8月至11月(安哥拉)、12月至4月(刚果民主共和国)、9月至11月(赞比亚)、10月至12月(马拉维)、3月至5月(博茨瓦纳)、8月至1月(津巴布韦)和9月至1月(莫桑比克)。它们的巢由干草、茎、叶、根须、苔藓和柔软内树皮纤维编织而成,并悬挂在树木的水平枝叉上,一般位于高且浓密的树冠中,每窝产卵1至5枚,平均2至3枚。孵化期通常为16至17天,雌鸟负责主要或完全的孵化,而双亲共同喂养雏鸟。
【外型辨识】
非洲黄鹂与其他黄鹂的区别在于其翼羽边缘呈现黄色,且黑色面罩延伸至眼后。雄鸟的颜色相对雌鸟更为鲜艳。
【保护状况】
非洲黄鹂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物种(LC,Least Concern),意味着其生存威胁相对较小。
【地理分布】
非洲黄鹂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从塞内加尔到莫桑比克的区域,通常栖息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广阔地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