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鼠莺
英文名:Mountain Mouse-warbler
学名:Origma robusta
【地理分布】
山鼠莺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山区,特别是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的山地森林。同时,它们也分布在太平洋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的约50,000至100,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外形特征】
山鼠莺成年个体体长约为12厘米,显得短而胖,尾部较短且腿较长。雄性体色通常更深,上体及翅膀一带呈现深褐色,尾羽则带有红褐色色调;胸部带有宽的灰褐色或深褐色胸带,腹部则有着灰白相间的色彩;眼睛的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稻草色、粉红色、橙色或橙棕色,喙为棕色;腿为灰褐色。雌性则与雄性相似或稍微暗淡一些,幼鸟则与成鸟相似,但染色更加浅淡,有的呈现红色或灰色斑纹,眼睛颜色更深。不同亚种山鼠莺在颜色图案上的差异较大,一般可分为灰色与非灰色下部两类群体。
【生活习性】
山鼠莺主要栖息在山地森林中,偏好森林的苔藓密集层和森林边缘的粗大昆艾草丛、以及倒木生境。其栖息地随海拔而变更为在林线附近呈现数量减少的趋势,在靠近林线植被会明显矮化。该物种数量在较低海拔则被其他刺嘴莺属取代,如C. murina,但存在小范围的与中山鼠莺的适度交集,这种生态隔离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可能主要由生态位差异而非直接的竞争导致。
【鸣叫特征】
山鼠莺能发出多样化的复杂鸣叫声,包括逐渐上升的"chee chew chee chew"和类似鸫的响亮哨音,亦有其他变化多端的系列音调,且能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关于该特点的相关报道寥寥无几。
【保护状况】
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LC(无危)状态,在新几内亚的山脉地区广泛分布,数量较为稳定。据目前观察,全区域的生态威胁不大,但某些区域主要因为伐木和清理土地因素导致局部生境丧失。
在整个太平洋岛屿上,山鼠莺适应多变的高原环境,构成了这一独特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栖息物种之一,在它们有限的分布范围内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