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喉鸻
英文名:Tawny-throated Dotterel
学名:Oreopholus ruficollis
【简介】
橙喉鸻,英文名称为Tawny-throated Dotterel,学名Oreopholus ruficollis。它属于鸻科鸻形目,仅有一个物种。该物种分布于南美洲高原和沿海地区,包括从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草原到安第斯山脉的开放草甸和沙丘,以及在迁徙和冬季时出现在田野和草地。
【外形特征】
体长25至29厘米,体重范围为120至154克。此鸻的羽毛以丰富的暖色为主,背部有交错的条纹,羽片中心深色,边缘带沙色到红棕色;其特征包括白色下巴、橙红色的喉咙、灰色的颈部及胸部,腹部有一小块突出的黑色斑点,腿为深粉红色。飞行时,腹部和翼下展示出明显的白色。雄性和雌性在形态上相似,季节变化相对不大。幼鸟的喉咙是暖色调,上体羽毛中心线为深色边缘较窄,下体较淡,腹部的黑斑为棕色,腿的颜色为灰色。亚种pallidus比指名亚种更加淡色,体型也较小。
【鸣叫特征】
橙喉鸻在飞行或飞行中会发出“prrrrruu”, “chup!-prri-rri-rruu”或者具有节奏感的“chup”。迁徙时,鸟群中几只鸟同时鸣叫。受惊吓时,会发出"chee!-chu-chup"或者单独的“chup”。
【生活习性】
橙喉鸻主要在半干旱、强风的广阔荒地和过度放牧的普纳草原栖息,海拔高度可达3500至4600米。它们也出现在秘鲁沿海平原和灌溉沙漠。繁殖于高安第斯山脉,在繁殖后会向较低海拔迁徙或从南端向北迁至厄瓜多尔、巴西东南、乌拉圭和阿根廷东部。
【繁殖习性】
关于繁殖的具体信息不多,繁殖期可能在六月至一月间,取决于纬度。亚种pallidus在近海岸的沙地或是几乎无植被的区域筑巢,每窝产卵四枚。幼鸟肉桂色,带有复杂的黑色线条和密集的白色“粉扑”密度纹。
【外型辨识】
橙喉鸻通过独特的红棕色喉咙、条纹背部和优雅的直立姿态与其他鸻类分开,没有类似的物种与其外观混淆。
【保护状况】
该种群被列入《IUCN》2009年名录v3.1,评估等级为低危(LC)。
【地理分布】
繁殖地点包括南美洲秘鲁沿海、内陆北部直到火地群岛,非繁殖季节飞行至乌拉圭沿海、巴西东南部及福克兰群岛区域(马尔维纳斯群岛),但在此地仅被视为旅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