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雉
英文名:Hoatzin
学名:Opisthocomus hoazin
【简介】
麝雉(学名:Opisthocomus hoazin,英文名:Hoatzin),属鹃形目麝雉科麝雉属的鸟类,主要栖息于南美洲的亚马逊和奥里诺科流域的热带雨林。该物种因独特的生态习性及外观而著称,是研究代谢及消化系统演化的焦点物种。
【外形特征】
麝雉体型细长,全长可达61厘米,最长纪录为66厘米,体重约810克。头部具有显著的红褐色长直羽冠;头部轮廓类似孔雀。体色以暗褐色为主,带有斑驳的白斑;脸面无羽毛,呈蓝色;眼睛亮红,喙短而弯曲;飞翔能力有限,但具有四趾的强壮脚掌能帮助其栖息在树枝上。翅膀下有革质的肿块,缩小飞行肌肉的大小以容纳发酵食物的膨大嗉囊,这种特性影响了飞行能力。成年麝雉的头冠为红褐色,下身为橘黄,腹部铁锈红色,长尾巴青铜绿,尾端有白色带。
【生活习性】
麝雉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盆地和奥里诺科河流域。它们栖息在受洪水影响的森林地带,特别偏好靠近水源的地方。主要以植物叶片、花朵与果实为食,偶尔会摄食小鱼与虾蟹。通常白日休息而夜晚活跃,偏好群居行为。
【鸣叫特征】
麝雉是具有喧闹性声叫的鸟类,叫声多元化,包括哼声、嘶嘶声、宽带的呼噜声及咕哝声,用于沟通及警告食肉动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多在雨季,麝雉在树木枝桠上搭建简陋巢穴,孵化期约为28天,每窝产出2-4枚卵。幼雏出生时有稀疏羽毛,但翅膀上带有爪,可协助它们在树枝间移动,成鸟后会蒸发。幼鸟出生时会利用母鸟反刍食物,靠近水源时也能依靠攀爬或飞行躲避掠食者。
【保护状况】
尽管栖息地面临森林砍伐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麝雉数量相对稳定,并未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评估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