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翅燕鸥
英文名:Bridled Tern
学名:Onychoprion anaethetus
【简介】
褐翅燕鸥(学名:Onychoprion anaethetus)是鸻形目鸥科的一种鸟类,广泛分布在地球的热带海域。成鸟体长约30-32厘米,翼展约77-81厘米,体重110-180克。主要活动在开阔的海洋中,繁殖期通常在5至6月期间,群集在岩石岛屿上筑巢。
【外形特征】
褐翅燕鸥成鸟体长约30-32厘米,翼展约77-81厘米,体重110-180克。颜色特征包括灰色的上体,白色下体,以及额部和眉纹的白色,穿眼纹黑色,具有明显醒目的颈环。喙、腿和爪均为黑色。幼鸟的上体呈鳞状灰色,下体较淡;两性无显著差异。
【鸣叫特征】
该鸟的叫声类似于“wep-wep”,警戒时会发出沙哑的“kee-errr-krr”的声音。
【生活习性】
主要活动在开阔的海洋中,仅在恶劣天气或繁殖期时靠近陆地或岛屿。飞行姿态轻盈有力,通常以俯冲的方式捕鱼,有时会贴近海面低飞。夜晚时会在船只的桅杆上栖息。
【繁殖习性】
褐翅燕鸥的繁殖期通常在5至6月期间,群集在岩石岛屿上筑巢。巢通常位于地面或洞穴中。每窝产2枚卵,孵化期为28-30天。
【外型辨识】
与乌燕鸥和灰背燕鸥相似,但其颜色上稍有不同:背部较浅且接近灰白,尾部外侧边缘白色较宽,飞行时翅面颜色相对较淡。
【保护状况】
IUCN数据库显示该种群为无危(LC)。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将褐翅燕鸥列为保护物种。全球范围内,各国将其视为珍稀鸟类。
【地理分布】
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岛屿都有分布,但多靠近大陆,而不包括波利尼西亚、夏威夷群岛或更远的岛屿。中国南澳岛的乌屿被认为是最北端的褐翅燕鸥繁殖地之一,乌屿仅0.04平方公里,周围是峭壁和海洋礁石,形成天然鱼类生长区,为候鸟如褐翅燕鸥等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