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鸥科 > 褐背燕鸥属 > 白腰燕鸥
白腰燕鸥

白腰燕鸥

英文名:Aleutian Tern

学名:Onychoprion aleuticus

【简介】
白腰燕鸥(学名:Onychoprion aleuticus),属鸻形目鸥科中的褐背燕鸥属。这是一种优雅的海鸟,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深灰色羽毛、黑色头冠及雪白的额头,同时亦以黑色喙与腿闻名。在夏末,幼鸟的外貌则呈现黄褐色调,且这一阶段时长较短。它们的地域分布涵盖了从阿拉斯加海岸至亚洲东北部的区域,并在繁殖季节后迁徙至东南亚的热带水域,越冬地的具体范围尚未完全确定。

【外形特征】
白腰燕鸥体型在同类中中等,略大于北极燕鸥。长度大约在32.0至38.4厘米之间,翼展75至80厘米,体重在83.4至140克之间波动。在繁殖季节,成年个体头部为黑色,而额头却洁白如雪,背部与翅膀中带有灰色调,腹部呈较暗的灰色,臀部和尾部为纯白色。翅膀的末端呈黑色,翅膀下部为白色,次级飞羽上带有一道暗色条纹。非繁殖季节成鸟和幼鸟体征皆略显不同,但基本维持成年时期的特征样式。幼鸟表现出明显的白色颈圈及宽阔的额头,腹部白色带有灰色的尾巴,尤其是翅膀边缘有白色的痕迹。

【生活习性】
白腰燕鸥主要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东岸的海岸线进行繁殖,之后迁徙到东南亚的热带海域度冬。它们偏好的筑巢环境包括部分被植被覆盖的沙滩、草地及苔藓沼泽,常见于孤立岛屿或靠近河口的沿岸地带。进入非繁殖季节,它们转为多依附于海洋的生活。

【鸣叫特征】
白腰燕鸥发出一系列轻柔而不刺耳的哨声,与其它燕鸥种类的尖锐鸣叫声形成对比。

【繁殖习性】
白腰燕鸥的繁殖期为6月至7月。繁殖时它们以成对或群体的形式出现在海岛、河流或湖泊岸边,营巢于距水近的沙滩或沙石地上,并在巢中覆盖枯草等物质。巢中通常有2至3枚卵,尺寸约40至47×28至32毫米,呈橄榄褐色或黄色,并带有黑色斑点。孵化期约12到17天,整个孵化过程由雌雄交替执行。

【外型辨识】
与北极燕鸥相比,白腰燕鸥的白色额头和较暗的羽毛色彩使它独树一帜,另外,它发出的声音相对柔和,与其它种类的燕鸥明显区分开来。此外,白腰燕鸥的尾部外缘呈白色,翼前缘相对较宽,且背部和尾覆羽显得更深,尤其是背部羽毛边缘带有宽幅黄褐色调。

【物种区别】
与北极燕鸥相比,白腰燕鸥的白色额头和较暗的羽毛色彩使它独树一帜,另外,它发出的声音相对柔和,与其它种类的燕鸥明显区分开来。此外,白腰燕鸥的尾部外缘呈白色,翼前缘相对较宽,且背部和尾覆羽显得更深,尤其是背部羽毛边缘带有宽幅黄褐色调。

【保护状况】
白腰燕鸥的生存状态标志着其为易危物种(VU),根据IUCN的分类。该种燕鸥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唯一一种从亚北极繁殖区迁徙至南太平洋热带越冬区的海鸟。

【地理分布】
白腰燕鸥主要繁殖区域为欧亚大陆北部太平洋沿岸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萨哈林岛、堪察加半岛至阿留申群岛等地,并西至阿拉斯加西南部。非繁殖季节则迁徙至泰国沿海、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南部、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部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