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椋鸟科 > 栗翅椋鸟属 > 诺氏栗翅椋鸟
诺氏栗翅椋鸟

诺氏栗翅椋鸟

英文名:Neumann's Starling

学名:Onychognathus neumanni

【简介】
诺氏栗翅椋鸟(学名:Onychognathus neumanni),属于雀形目椋鸟科,是一种大型鸣鸟。该种因纪念德国鸟类学家奥斯卡·鲁道夫·诺伊曼而得名。

【外形特征】
诺氏栗翅椋鸟的体型约25厘米长,拥有楔形尾部,飞行时翅膀上的砖红色斑块尤为显著。雄鸟整体呈光泽黑色,而雌鸟头部为灰白色并带有深色条纹。幼鸟与雄鸟相似但光泽度较低,并且眼睛呈棕色。

【生活习性】
诺氏栗翅椋鸟偏好栖息于岩石地貌如悬崖峭壁和峡谷等地,尤其在萨瓦纳地带活动。这种鸟具有领域性,在繁殖期间会展现出攻击性的行为,甚至驱赶其他鸟类包括猛禽。其食物来源广泛,包括果实如无花果以及部分无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该鸟发出特有的响亮、流畅且类似莺鸣般的接触叫声,同时伴有口哨声和颤音。

【繁殖习性】
诺氏栗翅椋鸟的繁殖季节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马里为3月至9月;象牙海岸和布基纳法索为6月至7月;尼日利亚为4月至5月;喀麦隆为2月至3月;苏丹则为7月至8月。其巢穴通常为简单的草制杯形结构,建于洞穴中岩石壁架上,由双亲共同喂养雏鸟。

【外型辨识】
诺氏栗翅椋鸟与栗翅椋鸟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但诺氏栗翅椋鸟体型更壮实,喙部更厚重,尾巴更宽大。这些特征有助于人们在辨识中区分两者。

【保护状况】
诺氏栗翅椋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萨赫勒地带地区,从毛里塔尼亚到赤道几内亚直至苏丹西部。其主要栖息地为岩石峭壁及出露岩层。有时在城市环境中也能发现筑巢现象,显示出对人类居住区的一定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