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䳭属 > 穗䳭
穗䳭

穗䳭

英文名:Northern Wheatear

学名:Oenanthe oenanthe

【简介】
穗䳭(学名:Oenanthe oenanthe),为雀形目鹟科䳭属的小型陆栖鸟类。分布于欧亚、北非及北美北部,冬季迁徙至非洲。

【外形特征】
穗䳭体长14-16厘米,体重17-30克,主要栖息于开阔草地和岩石嶙峋地带,偏好海拔2500-3000米的山地草原及有稀疏植物覆盖的地域,有时也可见于海拔800-1800米的针阔混交林路旁。穗䳭活动方式多样,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能够在地面上或灌丛中求食,既能行走也能跳跃,飞行快捷,其站立姿态挺拔,具有较强的领域性。

繁殖期雄性头部至背部为灰色,眼睛和头侧为黑色,脸前区为白色,眉纹呈白色。两翅黑色,尾上覆羽白色,中尾羽黑色,末部长白色,带有黑色端斑。颔下至胸部白色,胸部稍带棕色。雌性与雄性在形态上有细微差异:上背部略显暗棕色,耳羽和头部侧边为黑或深棕,翅为深棕色及白色尖端,尾上覆羽则是白色。

【生活习性】
穗䳭主要以昆虫为食,同时也摄入种子和果实。其繁殖行为包括在干燥多石区域或动物洞内筑巢。雌鸟独立挑选并营建一个由草、叶、苔藓、地衣等构成的巢洞。每对雌鸟通常繁殖4-7枚卵,呈淡蓝色,偶尔带有红棕色斑点。孵化期约为13天,由雌鸟独自孵化,雏鸟由父母双方共同抚育,出巢日期为15天后,完全独立需要约3周时间。

【鸣叫特征】
穗䳭通过清脆、粗糙的鸣啼展示领域行为,声音常被记录为“chat-chack”,特别是在飞行及平静时期表现出特征性鸣吻。

【保护状况】
该物种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分类为无危。尽管种群数量庞大,但环境变迁及人为活动正在影响其栖息地,未来保护措施十分重要。中国已将其列为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之一,加以特别保护。全球种群规模估测在1000万至5亿只成熟个体,并在欧洲约有530万至1600万对繁殖对。

【地理分布】
穗䳭繁殖于欧亚北部及北美北部。当季节转换,这些鸟类通常迁移到非洲中南部及西非越冬。它们展现出极长的迁徙路径,部分个体从北极Breeding区域迁徙至非洲越冬,所行路程达到几千公里。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及山西北部,作为夏候鸟于春季迁徙至繁殖范围。

穗䳭的几个亚种包括欧西亚的、南欧的、北美与西非地区特有的指名亚种及北非特有的亚种等。此物种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现象及适应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