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䳭属 > 白尾黑䳭
白尾黑䳭

白尾黑䳭

英文名:Black Wheatear

学名:Oenanthe leucura

【简介】
白尾黑䳭的学名为Oenanthe leucura,属于雀形目、鹟科、䳭属。其体型较大,长度约为16至18厘米。

【外形特征】
雄鸟全黑,尾部、臀部及腹部下方为白色,并具黑色倒“T”标记。雌鸟则呈较暗棕色,亚种riggenbachi的雄鸟带有棕色调且光泽较淡,雌鸟颜色更为浅淡。幼鸟比雌鸟颜色略暗些。

【鸣叫特征】
白尾黑䳭的鸣叫声由一系列短暂的鸣叫组成,包含颤音和粗糙声,类似“chokereu-keu-keke”,亦有一些平滑的哨声“eee eee”。

【生活习性】
白尾黑䳭常栖息于岩石荒漠地区,如悬崖、乱石堆及峡谷等地。喜好海拔可至3000米,比北非的白冠黑䳭分布要高。食谱主要为昆虫,如甲虫、蚂蚁、蚱蜢以及它们的幼虫,还会吃部分浆果和种子。

【繁殖习性】
白尾黑䳭的繁殖时间为1月至6月,其中主要活动在3月至5月。南西班牙春季巢建工作自2月中旬开始,孵化期为14至15天,有时可达17-18天。一对通常尝试多次繁殖,最高经历五次,每个繁殖季节大多数人造巢可抚养多达三窝幼鸟。巢常选筑于岩石下、草丛中或洞穴内,建设高度一般1.5至3米,极端高度甚至可达8米。

【外型辨识】
白尾黑䳭与白冠黑䳭的区别在于前者尾部中央具有一黑色倒“T”标记,而后者尾部只有黑色中心且没有白色的冠毛。即便是年轻的白冠黑䳭也可能不显现出这一特征。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此物种列为无危。

【地理分布】
白尾黑䳭主要生活在欧洲西南部及非洲北部。在欧洲,主要出现在西班牙南部;而在非洲,则多见于西部北非区域。据历史记载,该种也曾出现在法国南部的繁殖范围内,但目前未见此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