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䳭属 > 休氏䳭
休氏䳭

休氏䳭

英文名:Heuglin's Wheatear

学名:Oenanthe heuglinii

【简介】
休氏䳭(Oenanthe heuglinii),是雀形目鹟科䳭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于非洲的短草草原、耕作区及开阔稀树草原,尤其喜在岩石地带栖息。该种鸟类以德国探险家及鸟类学家Theodor von Heuglin的名字而得其英文名Heuglin's Wheatear。

【外形特征】
休氏䳭体型小,体长约13-14厘米,体重17-23克,上体呈现暗灰褐色,面罩为黑色,眼中上方有一条白纹,胸羽色泽浅橙,颜色向喉部和腹部逐渐变淡。尾羽为黑,于两侧略带白,上尾覆羽和下尾覆羽均为白色,翼下覆羽呈现出浅褐色。雄鸟和雌鸟外形相似,幼鸟上体为暗褐色并有红褐斑点,下体颜色较淡,分布有褐色鳞状斑点。

【鸣叫特征】
休氏䳭的鸣叫声复杂,由多种声调组合而成,包含哨声、咕噜声、唧唧声、颤抖音、刮擦音、咔嗒声和模仿其他声音的片段,具有夜鸣习性。

【生活习性】
该种鸟类栖息于干燥区域,如石头地面、遍布巨石的山坡、退化稀树草原、孤立的山丘以及休耕区,尤其偏好因过度放牧或烧荒而荒废的地区。其活动广泛,但由于资料有限,确切的季节性迁徙模式仍不明晰。

【繁殖习性】
其繁殖期大致为12月至次年4月,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的旱季,而在苏丹则开始于3月。筑巢时喜用旧鼠洞、白蚁丘孔洞或岩壁裂缝,巢由粗干草、细草或毛发等材料构成。每次产卵2-4枚,通常为3枚,卵色淡蓝至蓝绿色,或有细微的红色斑点。孵化期约14天,雏鸟期约为15天,离巢后自立速度较快。

【外型辨识】
休氏䳭在外观上与红胸䳭相类似,但有别于后者的是体型更小,头部白色眉纹较窄,胸羽偏淡橙色(偏暗黄褐色),且胸羽颜色与喉部界限模糊,两物种栖息地域重叠情况较少。

【保护状况】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休氏䳭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该物种已知分布在非洲萨赫勒地区,范围自毛里塔尼亚向东延伸至马里、尼日尔、乍得、苏丹及其周边国家,直至厄立特里亚;南界则可延伸至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乌干达和肯尼亚西北部;在西埃塞俄比亚及肯尼亚西北角也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