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䳭
英文名:Cyprus Wheatear
学名:Oenanthe cypriaca
【简介】
塞浦路斯䳭(Oenanthe cypriaca),又名Cyprus Wheatear,属于雀形目鹟科䳭属。此物种仅在塞浦路斯繁殖,冬季则会迁徙至苏丹南部及埃塞俄比亚。
【外形特征】
雄性塞浦路斯䳭以黑色和白色羽毛为主,其头部中央有暗色斑点,下体则常呈现黄色或橙色。雌性塞浦路斯䳭羽毛色调偏暗,头冠呈棕色,下体颜色更为暖和。成鸟飞行姿态稳健,尾羽黑色且尖端宽,颈背部白色区域较少,头顶有时带有灰色。在非繁殖期,雄鸟下体更深黄橙色。雌性及幼鸟则表现为头、背及胸部斑驳的棕黄色和淡黄色。
【鸣叫特征】
塞浦路斯䳭具有独特鸣叫声,其鸣声由一连串快速、尖锐的高音组成,每秒可达3到6个音节,持续2到10秒。相比白顶䳭的鸣声显得独特且更具较高频率。其响亮的叫声响亮而清脆,常被描述为‘chak’的类型声音。
【生活习性】
塞浦路斯䳭是迁徙性鸟类,秋季倾向于沿海岸线区域迁徙。主要越冬于非洲北部和东北部的苏丹南部和埃塞俄比亚。生活在开放及灌木丛生的栖息地,冬季则选择植被较为稀疏的开阔环境。以昆虫为主食,尤其是毛虫,偶尔也会捕食小型蜥蜴。
【繁殖习性】
塞浦路斯䳭繁殖期为每年4月至7月,低海拔地区的繁殖时间会比高海拔地区早上大约3周。其领地面积约为3.3公顷,核心区域大约为0.6公顷。巢穴通常设置在土岸、岩石或泥墙下的洞穴中,并用草和根茎建造。每窝产下4至5枚蛋,蛋壳为淡蓝色并带有红色至褐色斑点。孵化期约需13天,雏鸟育成期为13到15天。据研究显示,其繁殖成功率较高,平均每对亲鸟育儿期可养育出4只雏鸟至独立状态。
【外型辨识】
塞浦路斯䳭和白顶䳭相比,二者的轮廓明显不同,塞浦路斯䳭的背部和尾羽黑色更加密集,翼下羽毛更发达。此外,与白顶䳭相比,塞浦路斯䳭的高度和体羽颜色更加均匀。
【保护状况】
据IUCN分类,塞浦路斯䳭被列为无危(LC)物种。它们广泛分布于塞浦路斯,但由于主要集中在山区,使得在平原地区较为罕有。据统计,其总数量估计约为9万至18万对。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但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非法捕猎问题。
【地理分布】
塞浦路斯䳭繁殖区仅为塞浦路斯岛,非繁殖季节则迁往非洲北部和东北部的苏丹南部和埃塞俄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