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锯嘴鹪鹩
英文名:Grey-mantled Wren
学名:Odontorchilus branickii
【简介】
灰背锯嘴鹪鹩(学名:Odontorchilus branickii),是雀形目的箒嘴鹪鹩科锯嘴鹪鹩属的一种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北段,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这种鸟类栖息于湿润的山地森林冠层,偏好阴暗潮湿的环境。
【外形特征】
灰背锯嘴鹪鹩体长约12至13厘米,雄鸟体重约9克,雌鸟约为10.2克。这种鸟上体羽毛为青灰色,下体自颏至臀部则呈现纯白色,尾羽由配置了深浅不一的青色斑纹。头部的冠羽略呈淡棕色,侧面和颈背为灰棕色并有淡淡的白色或灰白色的条纹。它的喙显得非常细长且黑色,尾长而窄,尾羽中央有显眼的黑色横纹和一个靠近末端的白色横纹。翼羽略显更深邃的青灰色,并且覆羽带有轻微的暗色斑点。眼纹上方有模糊的灰棕色眉纹,耳羽和颈部侧面则为灰棕,具有线条分明的白色条纹。腹面单一为白色,两侧灰白色,腹下部尾部覆羽也带有强烈的黑色条纹。
相较锯嘴鹪鹩,灰背锯嘴鹪鹩的下体颜色完全为白色,而锯嘴鹪鹩则于喉部与胸部呈现淡黄色。
【生活习性】
灰背锯嘴鹪鹩栖息在海拔800至2400米的湿润山地森林的高层。它常常与其他物种鸟类一起觅食,在森林冠层和亚冠层活动,主要捕食树叶、苔藓和地衣中的昆虫。它喜欢在15至30米的树冠上跳跃,用其则长而细的喙寻找食物。
【鸣叫特征】
该鸟类的鸣叫声音通常是一种干涩的颤音,同时也包括一系列清脆、类似于口哨的音符。
【繁殖习性】
灰背锯嘴鹪鹩的繁殖信息尚不明确,但已知其可能与其他亲缘种锯嘴鹪鹩相似,选择在树洞中筑巢。筑巢材料包括细枝、草叶、苔藓和羽毛,巢呈深碗状,通常会产下2枚卵,卵色为白色,上有斑点标记。
【外型辨识】
灰背锯嘴鹪鹩(学名:Odontorchilus branickii),是雀形目的箒嘴鹪鹩科锯嘴鹪鹩属的一种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北段,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玻利维亚。这种鸟类栖息于湿润的山地森林冠层,偏好阴暗潮湿的环境。
【物种区别】
相较锯嘴鹪鹩,灰背锯嘴鹪鹩的下体颜色完全为白色,而锯嘴鹪鹩则于喉部与胸部呈现淡黄色。
【保护状况】
灰背锯嘴鹪鹩被IUCN列为无危(LC)等级,然而,在部分地区可能面临数量下降。
【地理分布】
灰背锯嘴鹪鹩共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O.d.branickii)分布于秘鲁、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尔南部和玻利维亚西部;minor亚种(O.d.minor)分布于哥伦比亚西南部和厄瓜多尔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