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洋海燕
英文名:Pincoya Storm Petrel
学名:Oceanites pincoyae
【简介】
黑洋海燕(学名:Oceanites pincoyae),是一种小型海鸟,属于鹱形目洋海燕科洋海燕属。该物种直到2011年才被正式发现并科学描述,主要分布在智利Chiloé岛附近的水域。
【外形特征】
黑洋海燕体长约16厘米,体重范围在22至30克之间。头部、背部和肩羽呈现出深褐色,在光照良好时显现出银灰色光泽。尾上覆羽为白色,绘制成明显的马蹄形图案,与臀部和尾部的深褐色形成鲜明对比。翼上覆羽和内侧大飞羽边缘显著白色,尤其在新鲜羽毛时最为明显。初级飞羽外缘有薄边白,次级飞羽与最长的三级飞羽则带有细白边。下体部分比上体略浅,除下巴略淡灰色外,其余部位颜色接近深褐色。该物种雌雄一致,幼鸟通常体色较浅,翅下与腹部区域的白边更宽更显眼。
【生活习性】
在觅食时,黑洋海燕常发出与麻雀相类似的嘈杂鸣叫。它们常见于智利峡湾系统内受保护的“内陆”水域,水深通常在100至200米之间。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记录显示该物种出现在远洋区域。其捕食策略独特,包括“鼠跑”式的充气和借助脚蹼半潜入水中的捕食方式,以及反复潜水捕食。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有时会聚集在数百只觅食点上。
【鸣叫特征】
黑洋海燕在觅食时会发出与麻雀相似的嘈杂鸣叫声。
【繁殖习性】
关于其具体繁殖细节仍未有充分的证实。据推测,繁殖季节始于10月初,其返回繁殖地并在11月中旬开始产卵,2月中下旬幼鸟就会离巢。据推测每次产单个卵。
【外型辨识】
黑洋海燕与常见的黄蹼洋海燕类似,但通常翼下的白色斑块更大,尤其是在腹部和翼下区域。而其他个体可能因为颜色更深与后者较难区分。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保护状况列为数据缺乏(DD)。据估计,该物种目前的个体数量约为3,000只,接近2,000只成年个体。近年来,受保的Seno Reloncavi和Chilotan Sea是该物种主要栖息地之一。
【地理分布】
迄今为止,黑洋海燕唯一的已知栖息地是智利中南部的Los Lagos地区,即Reloncavi Sound,靠近Puerto Montt北部和Chiloe海岸。但其具体繁殖地点尚不清楚。
【面临威胁】
随着人类活动增加,如航运事故和污染事件的发生风险也随之提高。此外,该区域商业鲑鱼和贻贝养殖场的扩张,尤其是在使用聚苯乙烯浮桶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得海燕误食这些塑料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