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臀洋海燕
英文名:Elliot's Storm Petrel
学名:Oceanites gracilis
【简介】
白臀洋海燕(Oceanites gracilis)是鹱形目洋海燕科洋海燕属的一种小型海洋鸟类。主要分布在北部洪堡寒流区域和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以黑色身躯、白色臀部和腹部为显著特征。
【外形特征】
体长约为15至16厘米,体重在14至17克之间。全身呈深褐色,头部略浅,上体覆羽呈马蹄形排列,带有白色。尾部方形,尾羽末端两对外侧有基部白色羽轴。大覆羽灰白色,外侧和中央覆羽尤为明显。下翼深色,仅大覆羽、中覆羽尖端及大主覆羽大部分呈白色,形成银色带状。腹部至尾下覆羽为白色,其余下体颜色与上体相近。大腿处有暗色条纹,将其与腹部白色区域隔开。眼睛深棕色,喙、腿和脚为黑色,而其蹼为黄色边缘,黑斑。
【生活习性】
白臀洋海燕主要栖息于开阔海域,并且常见于凉水区域,靠近陆地。它们的活动范围大体局限在洪堡寒流沿岸的南美洲西岸,位于北纬2度到南纬33度之间。这种鸟类以小鱼和浮游甲壳类等为食。觅食时,它们通常在飞行中通过水面拍打和偶尔的俯冲获得食物。在航行船只和拖网渔船上,常可发现它们的踪迹,以及伴随鲸类一同出现的场景。
【繁殖习性】
通常情况下,繁殖季节可能从4月延续至9月,尤其是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冷季。然而,在繁殖习性方面,智利和秘鲁还有待详细研究。在智利,1月初观察到孵化和喂养幼鸟的情况。白臀洋海燕通常筑巢在岩石缝隙中,巢间距约30至40厘米,巢穴距离地面0.5至2米,高可达15厘米,宽约1至2米,深约1至2米。每窝产1枚无斑点的白色蛋,其尺寸约为26.9毫米 × 19.5毫米。智利北部的Isla Chungungo岛是唯一已知的繁殖地,但该地一直面临老鼠和火灾的风险。
【外型辨识】
白臀洋海燕易以其体型较小、尾部方形及腹白色面积广泛的特征识别。与黄蹼洋海燕相比,其体型略小,腹部为白色。相较加岛叉尾海燕,白臀洋海燕的飞行显得更为轻松。
【保护状况】
IUCN将白臀洋海燕列为数据缺乏状态(DD)。在智利北部的Isla Chungungo岛上可能存在最大数量的繁殖地,那里2003年前曾发现了20个巢穴。尽管加拉帕戈斯群岛可能生活着数千至数万只白臀洋海燕,但具体数量未经确认。虽没有直接威胁,但保护繁殖地免受老鼠和火灾威胁是必要之举。
【地理分布】
白臀洋海燕的繁殖范围包括智利中部和加拉帕戈斯群岛。非繁殖区域则涵盖了自厄瓜多尔至智利中部的洪堡寒流区域以及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的水域。在其繁殖地发现繁殖活动之前,人们对白臀洋海燕的繁殖习性知之甚少,但分布于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和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以及加拉帕戈斯群岛(科隆群岛)均可见其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