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夜鹰
英文名:Band-tailed Nighthawk
学名:Nyctiprogne leucopyga
【简介】
斑尾夜鹰(学名:Nyctiprogne leucopyga)属于夜鹰目,夜鹰科。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区域,从委内瑞拉南部至玻利维亚和巴西中部。
【外形特征】
斑尾夜鹰体型小而暗,上身呈现棕色,带有棕色及肉桂色的斑点。头部、肩部、背脊、臀部及尾羽颜色相近,尾部棕色且中央两对尾羽(R2-R1)有灰褐色的条纹,边缘为赭色。最外侧三对尾羽则具有一条10毫米宽的白色带状斑,位于尾羽中段。翅膀长且尖,没有明显的白色翼斑。成年雄性和雌性在外观上相似,均无喙须,尾部略凹,中央尾羽比最外侧尾羽短5毫米左右。嘴呈黑色,脚趾通常为黑灰色或粉棕色,虹膜深棕色。
【生活习性】
斑尾夜鹰时常栖息于森林和草原地带,靠近水源。它们主要以空中飞行的节肢动物为食,在黄昏或黎明时分飞行于水面之上,偶尔形成较大群体。这种鸟类的飞行特征表现为连续的飞行模式,狩猎时极其精准。
【鸣叫特征】
斑尾夜鹰在夜幕降临时发出发声与家人会面或表达意图,其叫声类似于青蛙,尤其在繁殖季节的夜晚最为明显。
【繁殖习性】
斑尾夜鹰的繁殖期为7月至10月,采用特别的繁殖方式,即直接将卵产于地面隐蔽处,而非建造巢穴。它们通常在夜幕降临时发出发声与家人会面或表达意图,其叫声类似于青蛙,尤其在繁殖季节的夜晚最为明显。
【外型辨识】
相较其他夜鹰,斑尾夜鹰显著的特点包括尾部白色横带和无翼部白色标记。它们比Lurocalis属的小,尾巴更长,且与巴伊亚夜鹰没有地理重叠。
【保护状况】
斑尾夜鹰的保护级别为IUCN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斑尾夜鹰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区域,从委内瑞拉南部至玻利维亚和巴西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