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夜鹰
英文名:Blackish Nightjar
学名:Nyctipolus nigrescens
【简介】
暗色夜鹰(学名:Nyctipolus nigrescens),是夜鹰目夜鹰科的一种鸟类。这种体型较小、羽色偏黑的夜鹰科鸟类,以黑色为主,分布广泛,其羽色提供的良好伪装效果使其易于隐蔽。
【外形特征】
暗色夜鹰体型小巧,尾部较短,全身羽毛呈深黑色,上面密集分布着微小的白色、灰色和淡褐色斑点。喉咙下部两侧有狭窄的白色条纹。雄性个体在翅膀的外侧三根初级飞羽上有小白点,并能在展翅飞行时形成小白带。此外,雄性的尾羽末端也有窄白边,而雌鸟则没有这些翅膀和尾部的白色标记。刚孵化时,雏鸟覆盖着灰色绒毛。
【鸣叫特征】
在黎明和黄昏时,暗色夜鹰会发出沙哑的“peer!”的歌声和“pip”叫声。这是该物种最常听到的两种声音。
【生活习性】
暗色夜鹰往往在黄昏至黎明的时间段内捕食昆虫,这段时间它们活跃于低地热带雨林中的岩石斜坡和森林边缘。白天则通常在岩石或倒下的树木上休息。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在每年的8月至11月,这通常处于旱季。雄性通过竖起尾巴展示出其白色标记来吸引雌性。巢通常在裸露的岩石凹陷处或偶尔在光秃的沙地或土壤中搭建。每当繁殖季节,通常产一枚蛋,且有时会形成小型松散的群体。
【外型辨识】
暗色夜鹰与其他夜鹰相比,体型较小型较小,羽毛更暗。与委内瑞拉夜鹰(Caprimulgus longirostris)和斑翅夜鹰(Caprimulgus roraimae)相比,其大小和羽毛标记有所区别。委内瑞拉夜鹰体型更大,羽毛更黑,雄性个体的翼盖上有显著的白色斑点,而通常生活在较高海拔地区;相比之下,斑翅夜鹰的面部和颈部特征更为独特,且体型相对于暗色夜鹰更小,无明显的红色或黄褐色颈背环。
【物种区别】
暗色夜鹰与其他夜鹰相比,体型较小型较小,羽毛更暗。与委内瑞拉夜鹰(Caprimulgus longirostris)和斑翅夜鹰(Caprimulgus roraimae)相比,其大小和羽毛标记有所区别。
【保护状况】
因数量相对较多,其繁殖生态研究较为详尽,IUCN分类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暗色夜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从哥伦比亚东部穿过大部分的亚马逊巴西地区,一直到委内瑞拉南部、圭亚那,下至玻利维亚,东至巴西东北部和北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