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鹭科 > 夜鹭属 > 夜鹭
夜鹭

夜鹭

英文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学名:Nycticorax nycticorax

【简介】
夜鹭(学名:Nycticorax nycticorax),也被称为黑顶夜鹭、灰洼子或星雁,属于鸟纲、鹭科、夜鹭属的一种鸟类。它们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以及整个美洲大陆的广大区域。在中国,这种鸟产量丰富,主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地区的夏日出现,春季三四月和秋季九月底十月初为迁徙高峰。对于长江以南的省区而言,它们是常年生活的留鸟。

【外形特征】
夜鹭体型中等,体长约46至60厘米,体重约700克,喙部尖细,颈部较短,胸部较宽,腿适中偏长,但相比其他水鸟的腿显得相对粗壮。夜鹭以醒目的黑色顶冠、绿色黑色背羽、灰色的翅膀和尾部,以及腹部的白色著称。虹膜鲜红,腿则为黄绿色。

【生活习性】
白天藏匿于树林深处或湖中小岛周围的密集树林中,黄昏和夜间才变得活跃。它们主要栖息地为平原、丘陵地带的溪流、水塘、沼泽和水田附近。夜鹭特别以鱼饵钓鱼著称,会利用面包屑等引诱鱼儿。

【繁殖习性】
3月中旬至7月是夜鹭的繁殖期。夜鹭通常将巢建在密布林木的树冠中,以树枝为基,内部用细软的材料垫满。通常,一对夜鹭每次繁殖过程中会产下3至5枚蓝绿色的卵,孵化期约21至22天。幼鸟在约30天后开始飞翔,并脱离巢穴。

【外型辨识】
夜鹭以醒目的黑色顶冠、绿色黑色背羽、灰色的翅膀和尾部,以及腹部的白色著称。虹膜鲜红,腿则为黄绿色。

【保护状况】
夜鹭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C)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简称“三有保护动物”)。然而,在一些当地,夜鹭数量的激增被认为威胁到了本地鱼类养殖产业,引起了人类部分群体的关注,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限制措施来控制其数量。尽管如此,通过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强居民保护意识和严格的执法,确保了夜鹭及其他鸟类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

【地理分布】
夜鹭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以及整个美洲大陆的广大区域。在中国,它们主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地区的夏日出现,在春季三四月和秋季九月底十月初为迁徙高峰;对于长江以南的省区而言,它们是常年生活的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