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鹈形目 > 鹭科 > 美洲夜鹭属 > 黄冠夜鹭
黄冠夜鹭

黄冠夜鹭

英文名:Yellow-crowned Night Heron

学名:Nyctanassa violacea

【简介】
黄冠夜鹭,学名Nyctanassa violacea,是鹈形目鹭科美洲夜鹭属的一种中型涉禽。它们广泛分布于北美、中美和南美的沿海地区和内陆湿地,从美国的东南部延伸至秘鲁和巴西东部。

【外形特征】
成年黄冠夜鹭体型长度约在55至70厘米之间,体态略胖,颈短,头顶绿黑色具金属光泽,额顶、枕、后颈及肩背通常绿黑,与颈侧及背部的浅灰色形成鲜明对比;额部有一抹黄色绒毛,眼红色,黑喙略向下弯曲,腿为橙黄色。幼鸟与成鸟有显著区别,全身棕色,遍布白色或灰色斑点。

【生活习性】
黄冠夜鹭栖息于多种环境,包括长满柏树的沼泽、红树林、潮汐形成的泥滩、河岸以及城市郊区的池塘和水库等。它们通常在夜间和晨昏时活跃,白天则隐身于密林中或其他隐蔽处。它们主要以螃蟹、鱼、蛙、昆虫等为食,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迁徙特性,常在不同季节沿海岸线与河流迁移。

【繁殖习性】
黄冠夜鹭的繁殖期多在春季,通常集群营巢于高大的树上,每窝产卵3至5枚,卵呈椭圆形且蓝白色。雏鸟孵化期约为20至30天,之后由亲鸟共同抚育约35至42天。待幼鸟能离巢并学会飞行和自我觅食,约在出生7到11周时。

【外型辨识】
目前,科学界确认的黄冠夜鹭亚种包括萨尔瓦多亚种Nycticorax violaceus bancrofti、巴拿马亚种Nycticorax violaceus caliginis、哥伦比亚亚种Nycticorax violaceus cayennensis、所罗门亚种Nycticorax violaceus gravirostris、加拉帕戈斯亚种Nycticorax violaceus pauper以及指名亚种Nycticorax violaceus violaceus,不同亚种在体型大小和羽毛暗淡程度上有微小差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黄冠夜鹭被列为无危物种(LC),说明其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都没有明显减少的迹象。由于全球分布范围极广,且种群数量稳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未将其列入濒危物种清单。

【地理分布】
黄冠夜鹭分布广泛,主要见于北纬49度至南纬33度间的美洲地区。北美的加拿大南部、墨西哥、中美洲的多个国家、南美的巴西东部、秘鲁、哥伦比亚与中美洲的国家如哥斯达黎加也是其主要栖息地。到了冬天,部分迁徙至温暖地带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