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䳍形目 > 䳍科 > 斑䳍属 > 安第斯斑䳍
安第斯斑䳍

安第斯斑䳍

英文名:Andean Tinamou

学名:Nothoprocta pentlandii

【简介】
拉丁学名:Nothoprocta pentlandii,命名时间:1867年,分类:䳍形目、䳍科、斑䳍属。

【外形特征】
安第斯斑䳍是一种常见的中型地栖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这种鸟以灰褐色为基调,体型中等,约27厘米长,具有显著的黑白相间条纹和斑点。上身的颜色为灰褐色到橄榄棕色,有黑白相间的条纹和斑点。胸部带有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腹部为淡黄色或白色,头部顶部为黑色,侧部和喉咙则为灰色斑驳。其喙部略微弯曲,腿脚呈黄色。雄性和雌性的外观相似。

【生活习性】
安第斯斑䳍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亚热带和热带灌木地带,生活海拔高度为800米至4100米。它们主要以种子、花蕾、果实、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常通过翅膀的响亮拍打声从隐蔽处突然起飞。

【鸣叫特征】
这种鸟的叫声简单而尖锐,特点是音调上升,类似于“tuEEE!”

【繁殖习性】
安第斯斑䳍选择在地面筑巢,尤其是在灌木下的隐蔽处。其繁殖细节较为有限,尚不清楚繁殖期的具体行为,但巢穴通常隐藏在草丛或灌木下。

【外型辨识】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安第斯斑䳍列在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为无危(LC)级别,表明其当前生存状态稳定。

【物种区别】
安第斯斑䳍与更大的丽色斑䳍相比,体型较小,胸部有斑点,头部两侧有条纹而非斑点。与弯嘴斑䳍相比,前者体型略小,背部颜色较浅,胸部颜色较浅,标记较少,内翼羽无红褐色。

【地理分布】
安第斯斑䳍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相关区域,从厄瓜多尔的南部延伸至智利中部及阿根廷中西部,包括秘鲁西部的低地地区。该种分布广泛,可以见到从哥伦比亚到乌拉圭,以及福克兰群岛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