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颈蓬头䴕
英文名:White-necked Puffbird
学名:Notharchus hyperrhynchus
【简介】
白颈蓬头鷂(英文名:White-necked Puffbird,学名:Notharchus hyperrhynchus)属于蓬头鷂科。主要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低地森林中,包括墨西哥南部至巴西中东部等地。
【外形特征】
白颈蓬头鷂显著特征是宽大的白色前额和上胸区域、黑色的宽阔胸带以及从喙延伸至头顶的黑色线条。体长约为25厘米,体重介于81至106克之间。头部的白色部分突出,包括前额、喉咙和上胸部,而黑色的宽阔胸带将白色部分与腹部的黑色条纹区分开来。此外,眼周带有一条白色宽带,下腹部为黑白相间的花纹,尾巴黑色,尾羽末端带有白色尖端。嘴巴和脚均为黑色,其中嘴巴特别大。
【生活习性】
白颈蓬头鷂常栖息于各种环境之中,从地面到树冠层都有分布,包括次生林、原始森林边缘、开阔树林、草原、清理过的地块和森林空地,常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区域活动。以昆虫为主食,包括蜘蛛、甲虫及小型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白颈蓬头鷂会发出不同类型的鸣叫声,如长时间持续的略带气泡感的颤音或是持续3至5秒的单调均匀颤音,还常有下降的哨音‘wheeew’和轻微的低吼声。
【繁殖习性】
白颈蓬头鷂的繁殖季节大致在3月至9月之间。繁殖行为主要由一对共同完成,包括挖掘树中白蚁丘或腐木中的穴巢,巢穴高度多在12至15米之间,但也有在地面或土堤的低至3米或高达18米的记录。已记录的一窝含有两枚蛋。
【外型辨识】
与圭亚那蓬头鷂相比,白颈蓬头鷂的白色前额更宽、嘴部更大以及黑白颈背环更宽。
【物种区别】
白颈蓬头鷂与圭亚那蓬头鷂相比,其白色前额更宽、嘴部更大以及黑白颈背环更宽。IUCN评估指出该物种的保护状况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白颈蓬头鷂广泛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低地森林中,包括墨西哥南部至巴西中东部等地,具体地区有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和玻利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