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䴕形目 > 蓬头䴕科 > 小蓬头䴕属 > 灰颊小蓬头䴕
灰颊小蓬头䴕

灰颊小蓬头䴕

英文名:Grey-cheeked Nunlet

学名:Nonnula frontalis

【简介】
灰颊小蓬头鵖(英文名:Grey-cheeked Nunlet,学名:Nonnula frontalis),是䴕形目蓬头鵲科小蓬头鵲属的一种鸟类,分布于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的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
灰颊小蓬头鵲体长约14至15厘米,体重通常在14.5至19.5克之间。它的头顶呈现深栗色,上体则为单一的棕色,臀部颜色更亮。眼周及脸颊为灰色,嘴喙为银蓝色或灰色,顶部和切割边缘为黑色。该鸟的颏部到下胸及两侧为赤褐色,腹部中央呈淡黄色,尾下覆羽为白色,虹膜深棕色,周围有一圈红色的裸露眼眶环。该鸟的幼鸟与成鸟相比,色彩较为淡薄。共有三个亚种,每个亚种颜色深浅略有不同。

【生活习性】
这种鸟栖息于密集的森林和林地,并倾向于活动于森林较低处,有时也会出现在接近冠层的区域。它们通常独自或成对出现,从而能够在茂密的遮荫下搜寻食物,这有助于它们捕捉正翅目昆虫、毛虫、蠼螋(Dermaptera)、小型甲虫、蝉和蜘蛛等。

【鸣叫特征】
灰颊小蓬头鵲的叫声通常持续时间长、节奏均匀,声音传达出一种哀婉的情绪;可达20个音符左右,听起来像是“weeip weeip, weeip...”。

【繁殖习性】
灰颊小蓬头鵲的繁殖季节为每年2月到6月。其具体繁殖生态方面的信息较少。观察显示,该属内一些成员偏好筑巢于浅坑内,并以树枝和树叶覆盖筑巢,一般产卵数量为4个。

【外型辨识】
灰颊小蓬头鵲肤色的独特性,使得其在有限的分布范围内具备较高的识别度。其通过深色栗色的头顶、灰色的脸颊、淡黄褐色的喉部以及粉色的眼环等特征,与其他鸟类区分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亚种中,颜色深浅和皮肤颜色的某些部位也会有所不同。

【保护状况】
灰颊小蓬头鵲的种群数量估计少于50,000只,并且数量正在减少。然而,根据现有数据和IUCN的评估标准,该种被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灰颊小蓬头鵲广泛分布于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具体而言,亚种stulta占据巴拿马中部至哥伦比亚西北部,亚种pallescens则位于哥伦比亚北部的加勒比低地,而指名亚种则活跃于哥伦比亚北部内陆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