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鹰形目 > 鹰科 > 鹰雕属 > 凤头鹰雕
凤头鹰雕

凤头鹰雕

英文名:Changeable Hawk-Eagle

学名:Nisaetus cirrhatus

【简介】
凤头鹰雕(学名:Nisaetus cirrhatus),又称“沼泽鹰雕”或“印度鹰雕”,是鹰科、鹰雕属的中大型猛禽。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有时因其变异多样的羽色而被称为“变色”鹰雕。

【外形特征】
凤头鹰雕体型中等偏大型,体长高达1200毫米,翼展可达到100至160厘米。它的头相对较小,上体呈深褐色,下体为白色或淡色,并带有深色条纹。眼睛颜色从黄色至橙黄色之间变化,逐渐成熟后更倾向黄色。成鸟与幼鸟的区别在于后者羽毛更为浅淡,且头颈部分有显著的黑色条纹,腹部和腿部也有明显的条纹。根据种群分布的不同,存在淡色型和深色型的差异,其中深色型暗色较多,仅翼尖和尾部有灰色。

【生活习性】
凤头鹰雕喜欢栖息于落叶林和常绿林,有时则分布在次生林、画廊森林、稀树草原、有树木的村庄、茶园和柚木种植园等,主要集中在低地和丘陵地带,海拔从海平面至2200米不等。它通常选择森林边缘或开阔林地作为栖息地,而非密林深处。

【鸣叫特征】
繁殖季节时活跃,凤头鹰雕鸣叫主要是以一系列渐高音调的哨音为特征,“kwip-kwip-kwip-kwi-kweee”。有时候也会发出连续的单个尖锐哨声。

【繁殖习性】
凤头鹰雕的繁殖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在婆罗洲、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和马来半岛为12月至5月,在印度则为11月至5月,爪哇为4月至8月。繁殖期通常由雌雄共同建立的巢位于树冠或高枝上的树洞中产生,尺寸大约为95至105厘米直径,35至120厘米深度。每窝产卵一次,卵为白色,平均尺寸为62.2至67.3毫米×48.3至52.8毫米。孵化期大约为50天,以雌鸟为主承担孵化职责;幼鸟在达到约68天后出巢开始飞行。

【外型辨识】
凤头鹰雕的食谱包括各种小型和中型鸟类、爬行动物(如蛇和蜥蜴)、蛙类、小型哺乳动物如松鼠、鼠类、野兔,偶而也会猎食猴子和瞪羚;主要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北部泰缅边界,直到大巽他群岛和菲律宾。

【保护状况】
其野生种群得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但某些海岛亚种,例如安达曼群岛和Vanheurni亚种,因地理疆界限制而可能具有小型种群规模。按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的规定,凤头鹰雕属于受保护的物种级别。在中国,凤头鹰雕同样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

【地理分布】
凤头鹰雕包含5个不同的亚种:安达曼群岛亚种、斯里兰卡亚种、指名亚种、普通亚种和锡玛鲁尔岛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