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鹰鸮
英文名:Northern Boobook
学名:Ninox japonica
【简介】
北鹰鸮(学名:Ninox japonica)是鸱鸮科鹰鸮属的一种中型鸮形目鸟类,广泛分布于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包括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日本和台湾地区。在中国,它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北鹰鸮体型修长,身长29-33厘米,翼展可达66-70厘米,体重约168克。体表羽毛呈巧克力棕色,腹白色且带有红棕色条纹。头部和颈部为灰棕色,眼睛金黄色,喙为黑色,脚爪黄色。飞行过程中它们会展现出接近鹰类的身形。
【生活习性】
北鹰鸮夜间捕食,主要以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主,也捕食小型脊椎动物。繁殖期间主要栖息于树洞中,巢穴通常设在大树木中。除了繁殖季节,非繁殖期多数单独行动。遇危险时会用初步的巢态发声警告侵略者,并在必要时发动攻击以保护领地。
【鸣叫特征】
日本地区的北鹰鸮从5月到7月为繁殖季节。在台湾地区,已记录到雄鸟从1月开始占据领地,并在3月至4月产卵,孵化至幼鸟离巢需要25-37天。这一系列行为都伴随着特有的鸣叫声,特征为深沉的“ho-ho, ho-ho”类似双音节呼呼声。鸣叫声主要出现在繁殖季节。
【繁殖习性】
北鹰鸮在繁殖期间会在树洞中筑巢,并且在台湾地区通常从1月开始占据领地,在3月至4月产卵,孵化至幼鸟离巢需要25-37天。
【外型辨识】
迁徙型亚种(N. j. japonica)和留鸟型亚种(N. j. totogo)之间,除了在遗传标记上的区别之外,也表现出一些形态学上的差异,包括翼和尾长度的不同。这被某些研究认为可能是迁徙行为的适应结果。
【保护状况】
全球种群规模评估未能精确量化,但据报告呈现出从常见到不常见的多样性存在。当前无显著种群减少迹象,因此其保护状况维持‘无危’级别。
【地理分布】
北鹰鸮偏好低海拔落叶林,有时也可在树木繁茂的公园和居住区发现。其海拔分布从海平面直至1700米。繁殖地主要位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北部及中部区域,包括台湾;另外,冬季它们会迁徙至东南亚地区越冬。
【最新的发现】
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首次记录到北鹰鸮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