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棉凫
英文名:Green Pygmy Goose
学名:Nettapus pulchellus
【简介】
绿棉凫(学名:Nettapus pulchellus),是雁形目鸭科棉凫属的一种小型水鸭。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新几内亚南部的热带地区。
【外形特征】
绿棉凫体型较小,雄鸟前颈背部呈现独特的深绿色,翼部带有绿色光泽,主羽为暗色配合白色次级飞羽。腹部为白色,臀部为灰暗色。雄鸟脸颊处有显眼的白色斑块。雌鸟颈部颜色较为淡化,虽然失去了雄鸟显著的绿色颈背,但仍保留有深色冠羽和眼上方的淡色条纹。成熟阶段的雄鸟和雌鸟不同,幼鸟的特征相对暗淡,面部、下巴和颈部有深褐斑点。
【生活习性】
绿棉凫偏好栖息在热带低地湖泊、泻湖、湿地和永久淡水环境中,特别倾向覆盖有睡莲的水域。它们也可能出现在咸水或半咸水区域以及宽阔河流的下游。这些动物通常避免浅水或水流湍急的区域,而是更受欢迎的是静水湖和深水区。绿棉凫主要以水生植物的种子、叶子、花、芽和茎为食。
【繁殖习性】
绿棉凫的繁殖季节通常在11月至次年4月间,正值湿季。它们倾向于在树洞中筑巢,靠近或处于水面附近。每次产卵8-12枚象牙白色,孵化仅由雌鸟承担。绿棉凫通常一生都会与伴侣保持着稳定的关系。
【外型辨识】
绿棉凫的雄鸟除了拥有独特的绿色颈背和脸颊的白色斑块外,所不同的是幼鸟有更明显的暗色眼纹和窄眉纹。与同属的其他物种相比,绿棉凫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它们和棉凫相比,雄鸟的结帽黑且翅膀较深绿色,白纹雀在幼鸟时期头部和颈部更加明显,具备较宽的暗眼纹。
【保护状况】
绿棉凫目前的保护等级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评定的无危(LC)。这一状况表明尽管栖息地面临的威胁,该种群在全球范围内仍被评估为拥有较好的生存状况与分布范围。然而,在澳大利亚,由于栖息地减少和水生植物破坏,绿棉凫的数量可能少于10000只。
【地理分布】
绿棉凫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东部,直至昆士兰州东南部的热带地区。在澳大利亚,该种群主要分布于北领地、昆士兰和西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可能还包括蒂莫尔岛。这些地区具有充足的水源和大量的水生植物,为绿棉凫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