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雁形目 > 鸭科 > 棉凫属 > 厚嘴棉凫
厚嘴棉凫

厚嘴棉凫

英文名:African Pygmy Goose

学名:Nettapus auritus

【简介】
学名:Nettapus auritus 英文名:African Pygmy Goose

【外形特征】
厚嘴棉凫是非洲最小的鸭科鸟类,体长约27-33厘米,雄性重260-290克。雄鸟头部特征突出,包括眼后黑色斑纹与绿色斑块,脸颊为白色;胸部呈淡栗色,腹部白色,背部黑色并带有绿色光泽,翼部有明显白色条纹。喙部尖端黑色,其余为黄色,脚和腿呈深灰色,眼睛呈红棕色。雌鸟则面部为灰白色,胸部和侧身呈栗色,腹部为白色,上下额的颜色根据繁殖状态呈现不同程度的棕色与黄色。

幼鸟类似雌鸟,但胸部有更深的栗色及更为明显的褐色斑纹,眼纹亦更加显著;雄性幼鸟在大约50天时开始发展出淡灰色至粉红色的喙,并在五个月大时转为淡黄色,侧身变为明显的栗色,耳羽变为绿色,至10个月时达到成年羽毛状态。

【生活习性】
厚嘴棉凫主要生活在生长着睡莲等水生植物的淡水湿地中,偏好树洞巢穴,通常随季节变化而季节性迁徙。它们主要以水生植物种子、水生昆虫、小鱼等为食,有时也会捕食小哺乳动物及软体动物等。它们多成对或家庭群出没,但有时也会聚集在大群体中。尽管它们通常在水面活动,但偶尔也能见到潜水觅食的行为。

【繁殖习性】
它们一般在树洞、筑巢于密集植被或旧的居民区屋顶等处筑巢。繁殖区通常由雄性保卫。孵化期一般为21-28天,雌鸟独自动态孵化,雏鸟出生后38-42天(或长达60天)离巢。

【保护状况】
根据《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及《非洲-欧亚迁徙水鸟保护协定》,厚嘴棉凫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LC—无危)物种。分布于非洲的大部分地区,总数量估计在20,000至250,000只之间,在西非地区相对稀少。在部分地区如塞内加尔、肯尼亚和津巴布韦,当地存在一定的栖息地丧失与过度捕猎问题。

【地理分布】
厚嘴棉凫广泛分布于从塞内加尔东至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向南直至南非(西南部除外)和马达加斯加的区域。它们多栖息在淡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和沼泽地,喜好生长水生植被特别是睡莲的地方。繁殖季节因地理区域不同而不同,繁殖季节一般在雨季,潮湿季节则更频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