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雁形目 > 鸭科 > 狭嘴潜鸭属 > 灰嘴潜鸭
灰嘴潜鸭

灰嘴潜鸭

英文名:Southern Pochard

学名:Netta erythrophthalma

【简介】
灰嘴潜鸭(学名:Netta erythrophthalma)是雁形目鸭科狭嘴潜鸭属的鸟类,拥有两种亚种:南美亚种与非洲亚种。南美亚种分布于哥伦比亚至阿根廷的广泛区域,而非洲亚种则从南非延伸到埃塞俄比亚高原。

【外形特征】
雄性灰嘴潜鸭呈深黑色光泽,具有栗色翅膀和淡灰色喙,翼上具有宽阔的白色条带;雌鸟头部具有独特的图案,喙基部和眼后有新月状白纹,上体具有黄褐色虫蚀状斑点,腹部呈现红褐色,下体具有白色斑点。幼鸟与雌鸟相似,但其头部更偏向棕色,面部白色标记不明显,体色较浅棕色。

【生活习性】
灰嘴潜鸭偏好大型和较深的淡水体,包括永久性和临时性的湖泊、池塘等,海拔可达3030米;它们也会利用稻田和水库。食物主要是种子、根、水生植物的部分以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等,通过潜水、头部浸入水中、倒立和在表面啄食觅食。通常在雨季结束时进入繁殖季节,在南非的1月至5月,在东开普的5月至1月,在津巴布韦的2月至10月等。

【鸣叫特征】
灰嘴潜鸭雄性在飞行时会发出柔和且轻微嘶嘶声的“quack”声、飞行时“prerr...prerr...prerr”声,以及求偶时低沉且具有机械性的“phreeeooo”和“eerooow”声。雌鸟则会发出带鼻音的、向下抑扬的“krrrrow”声,在威胁时发出“quarrrk”声,并在刺激交配时有尖锐的“rrr-rrrr”声。

【繁殖习性】
灰嘴潜鸭通常在雨季结束时进入繁殖季节,雌鸟独自在地面筑巢并产卵。每窝通常产5到15枚蛋,需要孵化23至28天;孵化后,雏鸟会在56至65天内离巢独立生活。

【外型辨识】
灰嘴潜鸭与其他潜鸭如南美种类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头部标记和翼上的白色条带。雌性灰嘴潜鸭的白色面部标记仅限于喙基部。非洲地区,灰嘴潜鸭需与非洲硬尾鸭区分开来,后者具有水平的白色面部条纹。

【物种区别】
灰嘴潜鸭与小潜鸭等其他种类不同之处在于其头部的独特标记和翼上的白色条带。

【保护状况】
灰嘴潜鸭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无危级别(LC),但南美亚种数量自1970年代以来持续下降,到2016年估计约有25,000只;由于数据缺乏,可能高估。

【地理分布】
灰嘴潜鸭广泛分布于非洲(如南非、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等地)和南美(如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其数量在某些地区波动,主要受到农业用地扩张和可能的狩猎压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