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裸鼻雀科 > 岛雀属 > 伊岛雀
伊岛雀

伊岛雀

英文名:Inaccessible Island Finch

学名:Nesospiza acunhae

【简介】
伊岛雀(Inaccessible Island Finch,学名:Nesospiza acunhae),是雀形目裸鼻雀科岛雀属特有的鸟类。它仅分布于大西洋南部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特别是伊纳克塞瑟布尔岛(面积14平方公里)上。

【外形特征】
伊岛雀拥有三种明显的形态区别:大型的‘Dunn’s Finch’、低地的橄榄色形态和高地的亮黄色形态。雄鸟上身橄榄绿,下身呈橄榄灰色,且前额和喉咙呈现黄色,眼周羽毛呈灰白色。雌鸟比雄鸟体型较小,色彩更暗淡,并且体型上有更多的条纹。幼鸟和亚成鸟要比成年雌鸟有更多的条纹。Dunnei亚种体型较小,嘴更大;而Fraseri亚种则头部、翅膀和跗跗较长,喙较小,颜色更为鲜艳。

【鸣叫特征】
雄鸟一般发出重复的三音节‘whit-it-teeu’声,其中Dunn’s形态叫声较深且缓慢一些。雌鸟发出柔和的哨声。两者都会用类似‘chipping’的声音进行联系,并会在遇到威胁时发出警报声。

【生活习性】
伊岛雀的栖息地根据亚种有所不同:指名亚种偏爱沿海的草地和悬崖,Fraseri亚种偏好高原地带,而Dunn’s形态喜欢高大的果树林。它们的主要食物包括种子、果实与无脊椎动物,但不同亚种的食物偏好亦有所不同。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11月到2月。一般情况下,伊岛雀为一夫一妻制,伴侣可能在连续多年的繁殖中保持一致。雌鸟负责筑巢,通常会选在接近地面的位置筑巢,有时甚至高达1.2米。每次繁殖产卵1到2枚,平均为1.8枚,卵为淡蓝色,表面带有深褐色斑点。卵孵化期通常为17至18天。双亲一起照料雏鸟,从孵化后第5到第7天开始喂养幼鸟,直至第18至21天后幼鸟离巢。

【保护状况】
伊岛雀在IUCN物种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易危(VU)物种,主要是由于潜在的外来入侵物种威胁,特别是新西兰亚麻(Phormium tenax)的入侵,有可能导致Phylica林地的退化。据估计,现有约10,000对伊岛雀,但入侵物种的引入可能会导致迅速下降甚至灭绝。

【地理分布】
伊岛雀仅分布于大西洋南部的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特别是伊纳克塞瑟布尔岛(面积14平方公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