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鸽形目 > 鸠鸽科 > 粉红鸽属 > 罗岛蓝鸠

罗岛蓝鸠

英文名:Rodrigues Pigeon

学名:Nesoenas rodericanus

【简介】
罗岛蓝鸠(学名:Nesoenas rodericana),又称马斯克林群岛罗岛鸽,属于鸽形目鸠鸽科下的粉红鸽属。此鸟原生于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罗德里格斯岛,18世纪中期彻底灭绝。

【外形特征】
罗岛蓝鸠体形类似于白胸森鸠,具有温和的灰色外表,给人一种与和平、柔和的印象。它们的身体丰盈而浑圆,大小与常见的鸽子相当,具有典型鸽类的圆润身形。

【生活习性】
罗岛蓝鸠偏爱在罗德里格斯岛活动,尤其喜欢在陆地上寻找食物,特别是瓜类种子。尽管体内具备温顺的天性,它们也会通过选择离岸的小岛筑巢来抵御各种天敌侵害。这表明,在罗岛蓝鸠的筑巢偏好中,距离陆地远近是优先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鸣叫特征】
无相关内容

【繁殖习性】
无相关内容

【外型辨识】
罗岛蓝鸠的显著特征是其灰蓝色羽毛,与同类鸽种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大小、颜色、栖居地中的独特记录。

【物种区别】
罗岛蓝鸠普遍被分类于Alectroenas属内,但这种分类存在争议。由于其胸骨形状与其他鸽子不同,所以它们可能是另一个未描述的属的一部分。它们的胸骨形态与Gallicolumba或皇鸠属相仿,但仅仅是因为大小而不是同类进化。依据渡渡鸟及罗德里格斯渡渡鸟的进化关系,罗岛蓝鸠或许是古代孤鸽科(Raphidae)的近亲,相比于Gallicolumba或皇鸠属,它可能是独立演化自几百万年前灭绝的印亚分支。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罗岛蓝鸠列为灭绝物种(EX)。

【地理分布】
罗岛蓝鸠仅在印度洋的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罗德里格斯岛上存在分布,这里曾经是它们的唯一家园。此鸟活动范围及筑巢地段主要位于远离陆地威胁的海岛上,这可能是对其特有的生存策略的一种解读。

【灭绝原因】
罗岛蓝鸠在18世纪中期消失,其灭绝时间确切记录在史料中与其栖地内的家鼠扩散密切相关。根据历史记录,这类入侵性鼠类最初造成小型无脊椎动物的减少,随著鼠类泛滥,大量猎食鸽鸟等当地物种,加之人为生态改变影响,罗岛蓝鸠最终难逃灭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