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薮莺
英文名:Subdesert Brush Warbler
学名:Nesillas lantzii
【地理分布】
荒漠薮莺(学名:Nesillas lantzii)属于雀形目苇莺科薮莺属的一种旧世界苇莺。该物种仅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的干旱地区分布,常见于干燥刺灌丛和灌木丛中。栖息地包括亚沙漠森林、大戟林和位于海拔从0至500米的低矮沿海灌木丛,以及低地常绿森林边缘。
【外形特征】
荒漠薮莺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体长约13-15厘米,尾部长而尖锐,由十二根羽毛组成。头部的顶部和侧面为淡灰褐色,具有明显的浅黄色眉纹以及窄白眼环,中间有一条较为暗淡的眼过条。背部和翅膀覆羽呈淡灰褐色,臀部和上尾覆羽更显橙色。飞羽和尾羽为深灰褐色,边缘略带灰黄色。下体则显现浅黄色,胸部有淡淡的暗色条纹,两胁则呈现轻微的灰色。虹膜呈中褐色。喙的上部为暗褐色,下部为淡褐色或粉红色,尖端暗色。跗跖深蓝灰色。雌雄鸟外观相似,但幼鸟色泽更为黯淡,全身更均匀地覆盖着灰褐色。
【鸣叫特征】
荒漠薮莺会发出一系列短暂而清晰的音符,歌声类似哨声,并且其声音结构与马岛薮莺相似,但音调较高、更为尖锐,摩擦感较少。
【生活习性】
该物种通常活动于低矮植被和下层林冠,主要以昆虫为食。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觅食。从环境角度而言,它们常见于荒漠的灌木与刺灌丛中。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从8月至2月,高峰期为10月至12月。它们的巢通常筑造在地面附近的草丛或灌木丛中,每窝产卵数目约为2枚。
【外型辨识】
与其他马达加斯加地区的薮莺相比,荒漠薮莺的颜色更淡,叫声也更高、更尖锐,主要区别于马达加斯加刷莺和沼泽莺。后者在分布方面几乎不存在重合点。
【物种区别】
与其他马达加斯加地区的薮莺相比,荒漠薮莺的颜色更淡,叫声也更高、更尖锐,主要区别于马达加斯加刷莺和沼泽莺。后者在分布方面几乎不存在重合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最新分类标准,荒漠薮莺被列为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LC)。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栖息地减少的威胁,但从目前的观测数据来看,它们仍视为该地区常见的鸟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