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鸨
英文名:Denham's Bustard
学名:Neotis denhami
【简介】
黑冠鸨(学名:Neotis denhami)是鸨形目鸨科的一种大型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次撒哈拉区域。其主要特征包括栗色的背和灰色颈部,雄鸟的体型明显大于雌鸟和幼鸟。
【外形特征】
黑冠鸨雄性个体体重可达9至10公斤,体长100至116厘米;雌鸟则较轻,通常约重3至4公斤,体长80至87厘米。雄鸟背部颜色更深且更单调,腹部白色,颈部为淡灰色,颈背橙色,头为灰色,边缘为黑色,并带有白色眉线。长腿呈浅黄色,翅膀上具有引人注目的色图,雄鸟在飞行时能展示更多的白色斑块,而在求偶展示中,雄鸟会鼓起喉咙,露出显眼的白色气囊区域。
【生活习性】
黑冠鸨栖息于广泛的环境中,包括高海拔的草原、长有Acacia的沙丘、密集灌木、轻型林地、农田和作物、干涸的沼泽以及干旱的干旱灌木平原。在南非,该物种往往出现在高降雨量的草原和种植牧场以及农作物上,在雨季期间它们的分布区域会有所变化。
【鸣叫特征】
黑冠鸨一般保持静默,但在求偶和其他特定情况下会发出低沉的“khha khha”声,雄鸟在求偶展示时还会发出隆隆轰鸣声。
【繁殖习性】
黑冠鸨的繁殖时间因地区而异,通常与雨季有关。它们的繁殖场所通常位于地面,营巢地点常常在草丛之间或略微突出的地点。产卵数量从1到2枚不等,且幼鸟在孵化出来时都是带有斑纹的浅色绒毛。
【外型辨识】
黑冠鸨的名字来自英国探险家Major Dixon Denham和英国博物学家Edward Smith-Stanley,即第13代德比伯爵。黑冠鸨作为鸨科鸟类,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它们主要以植物的叶、嫩芽、种子以及昆虫、小型脊椎动物作为食料,栖息于开阔的草地、灌木丛和平原地区,对干燥的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此外,黑冠鸨在求偶时经常以地面展示或者空中飞行的方式进行炫耀。
【物种区别】
与灰颈鹭鸨相比,黑冠鸨颈部有明显的条纹且颜色更偏灰色;与黑头鸨相比,黑冠鸨颈前部淡很多。不同亚种之间存在大小和颜色的细微差别。
【保护状况】
目前黑冠鸨被列为IUCN近危物种。虽然其全球种群数量不详,但受到狩猎压力和草地被转化为农业用地的威胁,种群数量正在以中等速度下降。它们在中非共和国、乍得和乌干达部分地区仍较为常见,但在苏丹北部和萨赫勒地区已经明显减少。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阔,从毛里塔尼亚的西南部延伸至东至乌干达、埃塞俄比亚,南部向下覆盖至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非和斯威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