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黄嘴吸蜜鹦鹉属 > 马氏鹦鹉
马氏鹦鹉

马氏鹦鹉

英文名:Yellow-billed Lorikeet

学名:Neopsittacus musschenbroekii

【简介】

中文学名:马氏鹦鹉
拉丁学名:Neopsittacus musschenbroekii
英文名:Yellow-billed Lorikeet
分类: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黄嘴吸蜜鹦鹉属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山地森林,包括鸟头半岛山区、中西部至东北部(休恩半岛)、西南部至东南部。在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有零星分布。

【外形特征】

马氏鹦鹉体型略小,体长一般在23到25厘米之间。通体羽毛以绿色为主,头顶和颈部带有暗黄色条纹。胸部和腹部有一大片红色斑块,向下延伸至腹部。鸟喙呈明亮的黄色,眼睛周围有辐射状的淡绿色条纹。该鹦鹉喙较长,方便其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具有独特的刷状舌,能更有效地获取花蜜。

【生活习性】

马氏鹦鹉多成小群活动,主要栖息于中高海拔的山地森林、森林边缘、次生植被区及耕种区,偏好在1600至2500米高度的区域活动。它们以花蜜、花粉、浆果、昆虫等为食。

【鸣叫特征】

马氏鹦鹉发出强烈而尖锐的叫声,有时在飞行中也能听到。叫声还包括类似"tseet"、"tsee-chew"、"chi-chi-chi-chi"的声音。

【繁殖习性】

秋季将成为主要繁殖季节,开始于9月,最高可延长至次年1月,有时也会在6月和8月繁殖。雄鸟和雌鸟交替喂养幼鸟。人工豢养下,每窝通常产2枚卵,孵化期25-27天,幼鸟成长期为7到8周。

【外型辨识】

马氏鹦鹉需要与其他吸蜜鹦鹉类区别辨识,与橙嘴吸蜜鹦鹉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具有鲜明黄色的喙以及红色的下尾羽,且体型稍大。

【保护状况】

马氏鹦鹉IUCN保护等级为低危(LC)。尽管保护等级明确,就特定亚种是否有特殊的进化和濒危特征的进一步细节仍需要更多专业资料的补充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