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橙腹鹦鹉属 > 蓝翅鹦鹉
蓝翅鹦鹉

蓝翅鹦鹉

英文名:Blue-winged Parrot

学名:Neophema chrysostoma

【简介】
蓝翅鹦鹉(学名:Neophema chrysostoma)是一种澳大利亚东南部和塔斯马尼亚的小型鹦鹉。其显著特征是橄榄绿色的羽毛、黄色的腹部以及大部分为暗蓝色的翅膀。

【外形特征】
蓝翅鹦鹉的身长为20到21厘米,体重在44至61克之间。它们面部周围和喙上部分区域呈现黄色,眼后有明显的黄色斑。前额有一条深蓝色的线条,边缘淡蓝。头顶上的羽毛具有从青铜色逐渐变为橄榄绿的特性,其余身体部分也呈橄榄绿。胸部逐渐变为灰绿色,腹部则为黄色,但中央中间稍带有橙调。翅膀覆羽和小覆羽的颜色较深,尾巴则为蓝灰色,外侧尾羽尖端为黄色。雌鸟头部呈橄榄绿,额头的蓝色线条较窄,下体带有淡淡的绿色。幼鸟的羽色较暗,缺少额头上的蓝色线条。

【鸣叫特征】
蓝翅鹦鹉的叫声高而清脆,经常被描述为“zit zit”的声音。

【生活习性】
蓝翅鹦鹉适应多种环境,包括森林、棕榈林、草原、农田、果园和盐沼。它们通常在冬季活动于开阔地带如牧场和果园。该种鹦鹉倾向于群集活动,在繁殖季节,它们通常以群体的形式进行活动。在觅食时,它们大部分时间在地面取食各种草本植物的种子、浆果及小型水果,偶尔也会捕捉昆虫。

【繁殖习性】
蓝翅鹦鹉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这些鹦鹉喜欢在高大桉树的树洞中筑巢,但也可能在枯死的树木、篱笆柱或倒下的树木中筑巢。繁殖期通常每窝产卵4到6颗,孵化期为18到20天,雏鸟大约成生活30天左右。

【外型辨识】
相对于岩鹦鹉(颜色更加深沉且面部无黄色标记,翼边颜色较浅)和优雅鹦鹉(更为金黄色,眼后特征淡),蓝翅鹦鹉在外形上具有较强的识别度。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皮书,蓝翅鹦鹉被归类为易危(VU)物种。尽管该鹦鹉在某些地区的数量仍然较为稳定,自然种群面临的一些威胁诸如栖息地的丧失及食物资源的减少,使得该物种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地理分布】
这种鹦鹉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包括维多利亚州南部、南澳大利亚州东南部以及塔斯马尼亚。非繁殖季节里,它们可能会北迁至南澳大利亚州东部、新南威尔士州内陆和昆士兰州西南部。在塔斯马尼亚的种群会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迁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