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腹鹦鹉
英文名:Orange-bellied Parrot
学名:Neophema chrysogaster
【简介】
橙腹鹦鹉(Neophema chrysogaster),又名黄腹长尾鹦鹉,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小型鹦鹉。最显著体征为亮绿色的上半身,黄色和带有橙色小斑的下腹部,以及通过双眼之间的蓝色线条。它们在澳大利亚分布广泛,主限定在塔斯马尼亚西南地区繁殖,冬季则迁徙至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区域。全球数量极为有限,估计野外仅剩180余只。
【外形特征】
橙腹鹦鹉平均身长20厘米,体重约42克。雄鸟通体亮丽,头部、颈部和上体为草绿色,下体、腹部和两胁为黄绿色,明显的橙色斑块位于腹部中央,另有浅蓝色的细线从眼睛下方穿过。雌鸟色彩较沉,腹部橙色斑块较小,还有更多的暗绿色调。幼鸟的腹部和投射羽毛的橙色斑块通常比成鸟的小,翅膀内侧有白色条纹。
【鸣叫特征】
橙腹鹦鹉的鸣叫声包括不间断的嗡嗡声、短暂的“tseet”声以及几种短促且声音清脆的鸣叫。
【生活习性】
橙腹鹦鹉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其栖息地主要为靠近溪流的草地、灌木和矮草地区,有时也会出现在盐沼地或向日葵田中。主要食谱包括植物种子、果实及昆虫。在觅食期间,它们通常在地面上或靠近地面的低位置活动。当受到干扰时,鹦鹉们会迅速飞离,并伴随着轻柔的叫声与同群保持位置相对。
【繁殖习性】
繁殖于10月至次年的1月,在树洞中筑巢,通常巢距地面不足5米。每次产卵4至5枚,每枚卵约23毫米长及20毫米宽。野生环境下,其平均寿命不超过四年。
【外型辨识】
橙腹鹦鹉(Neophema chrysogaster),又名黄腹长尾鹦鹉,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小型鹦鹉。最显著体征为亮绿色的上半身,黄色和带有橙色小斑的下腹部,以及通过双眼之间的蓝色线条。
【保护状况】
橙腹鹦鹉的数量极稀少见,受到塔斯马尼亚西南沿海地区栖息地退化、与外来物种对食物的竞争、迁徙路径破坏、疾病侵袭以及掠食者等威胁的影响。尽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并已经在CITES公约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进行了特别保护。
【地理分布】
橙腹鹦鹉主要繁殖在塔斯马尼亚西南沿海地区,冬季则飞往澳大利亚东南部包含维多利亚州和南澳洲的部分地区。它们偏好多沼泽地带和含盐的平原,这些区域往往富含植被供鹦鹉觅食。游客在塔斯马尼亚西南国家公园的鸟类观测站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栖息于白千层的橙腹鹦鹉,最佳观鸟时刻为清晨和午后。每年他们返回繁殖地并筑巢于疏林地带,尤其是在10月中至来年3月底,橙腹鹦鹉再次回到塔斯马尼亚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