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鸡鹃
英文名:Banded Ground Cuckoo
学名:Neomorphus radiolosus
【简介】
斑鸡鹃,英文名Banded Ground Cuckoo,学名为Neomorphus radiolosus,是鹃形目杜鹃科鸡鹃属的一种鸟类。它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哥伦比亚西南部和厄瓜多尔西北部的热带雨林中。
【外形特征】
斑鸡鹃体长约46厘米,体重约为400克,其中一半长度来自极长的尾部。其外观极为醒目,全身大部分为黑色,但上背部具有明显的淡褐色鳞状纹和栗色腹翼。头部有竖立的蓝黑色羽毛,面部裸露部分为蓝色,喙部从黑色至灰暗色不等,下颚带有蓝灰色尖端。幼鸟的羽毛颜色较多较鲜明的橙色斑纹,腹部多为黑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
【生活习性】
斑鸡鹃主要栖息于低海拔的热带雨林,通常栖息于海拔700至1200米之间。它们几乎始终在地面活动,偶尔会飞向树上以躲避天敌或短暂休息。斑鸡鹃以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同时也会捕食小型脊椎动物如蜥蜴和两栖动物,有时还会食用落下的果实。
【鸣叫特征】
斑鸡鹃发出的声音包括一系列马达声般的低吟,音调逐步上升,类似于低沉的牛哞声。此外,它们有时会发出一种响亮的喙击声。这些听觉特征有助于其在森林中交流信息。
【繁殖习性】
斑鸡鹃的繁殖季节可能在每年3月至6月期间,雌鸟用蕨类植物叶子构建巢,通常放置在中高层树枝分叉处距地面约3.9至5.4米。斑鸡鹃每次产一枚蛋,由双亲轮流孵化,孵化期大约为13天,雏鸟离巢需要20天的时间。
【外型辨识】
斑鸡鹃除了拥有明显的羽色特征外,还能够模仿野猪的声音,以吓退捕食者或警告周围同类。偶尔也会模仿黄鼠狼的叫声来迷惑潜在的捕食者。
【保护状况】
斑鸡鹃因其栖息地破坏风险及其种群数量缩减被归类为EN(濒危),受到各种保护措施严密保护。
【地理分布】
斑鸡鹃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哥伦比亚西南部和厄瓜多尔西北部的热带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