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鹃形目 > 杜鹃科 > 鸡鹃属 > 棕腹鸡鹃
棕腹鸡鹃

棕腹鸡鹃

英文名:Rufous-vented Ground Cuckoo

学名:Neomorphus geoffroyi

【简介】
棕腹鸡鹃(英文名:Rufous-vented Ground Cuckoo,学名:Neomorphus geoffroyi)是属于鹃形目杜鹃科鸡鹃属的一种大型地面生活的杜鹃。这种鸟因其独特的体形、颜色和生活方式而备受关注。

【外形特征】
棕腹鸡鹃身形较大,体长约50厘米,体重约340至349克,呈现出明显的性别二型性:
- 雄性:上体呈青铜褐色,翅膀带绿色光泽,头部长有蓬松黑色羽冠,前额至脸颊为淡褐色或肉桂色,部分带有暗色半圆形斑纹,胸部有一条较窄的黑带,腹部为锈红色,面部裸露出蓝色皮肤,虹膜为棕色,喙大而呈黄绿色调,脚为灰色。
- 雌性:体型和羽毛颜色与雄性相似,但色彩相对较淡。

【生活习性】
棕腹鸡鹃主要以昆虫、蝎子、蜈蚣、蜘蛛、小型爬行类(如小蛙)和两栖动物为食,同时也可能摄取一些种子和果实。它们习惯于在地面上活动,通过警觉地跟随军蚁移动来进行觅食,有时会用喙抛掷枯叶以吸引猎物,甚至借助野猪活动区域作为觅食场所。

【鸣叫特征】
用其独特的外观标识如长而浓密的尾羽、蓬松的头部羽毛、锈红色的腹部以及特有的鸟鸣声来分辨该物种。该物种与其他鸡鹃属鸟部分色谱和行为模式区别较大。

【繁殖习性】
该鸟的繁殖季受地理位置影响而变化,这种变化尤其在中美洲北部的夏季和南美洲的南半球夏季之间有所不同。巢通常建于树冠或灌木丛,高度约为2至3米,由粗枝条构成且内部有干草与新鲜叶片作为衬垫,并且每窝仅一小卵。孵化时间大约持续20天,与杜鹃科其他成员相近。

【外型辨识】
用其独特的外观标识如长而浓密的尾羽、蓬松的头部羽毛、锈红色的腹部以及特有的鸟鸣声来分辨该物种。该物种与其他鸡鹃属鸟部分色谱和行为模式区别较大。

【保护状况】
目前,全球自然保护联盟将该物种列为易危物种(VU)。由于其需要大片原始森林做栖息地,当森林遭到破坏或发生碎片化时,该物种会迅速消失,提高了其保护的紧迫性。

【地理分布】
棕腹鸡鹃广泛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的部分地区,具体包括:从尼加拉瓜到哥伦比亚,以及巴西南部的区域,甚至延伸到亚马逊盆地的某些区域。其地理分布于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以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巴西等地可见其身影。